CIMG6481.JPG修正.JPG

松樹,看過;老松樹,看過;盆栽松樹,也看過。但是,活生生的老松樹如盆栽般的排山倒海般的出現眼前,第一遭。只能說:「歎為觀止」。

CIMG6465.JPG修正.JPG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一路從老遠的四國村,又是電車又是公車來到栗林公園東門口,正好買到今天最後一班和船的船票。(華航贈送免費入園票券,價值 410日圓,省下來補上200日圓差額買船票)

CIMG6464.JPG修正.JPG

CIMG6513.JPG修正.JPG

行前看到很多人在網路上推薦這座高松,不,香川縣,不,四國,不,全日本不是三大,也是前面幾名的園林。而且一定要搭乘和船,從湖上欣賞栗林公園的美。滿心的期待。

CIMG6468.JPG修正.JPG

遵照指示,踏入園區,紫雲山當前,偌大的園區向左右延伸,等待人們的探訪。

CIMG6478.JPG修正.JPG

CIMG6597.JPG修正.JPG

CIMG6483.JPG修正.JPG

轉向乘船碼頭,一片松林在眼前,成排列隊迎接賓客,棵棵蒼勁有型,顯然歷經歲月考驗,讓人驚艷。揉揉雙眼,確定這些都是真的。

CIMG6477.JPG修正.JPG

CIMG6542.JPG修正.JPG

說起栗林公園的前身是16世紀後半,當地豪族佐藤氏在今日園區西南角的小普陀建了別墅式的花園。不久,讚歧國的領主生駒高俊以紫雲山為背景,在南湖一帶開始造園,建成了現在栗林公園的原形。1642年,新任高松藩藩主松平賴重繼承了栗林公園,直到明治維新為止的228年間,歷代藩主不斷改造、修築,是11代藩主的別墅。1875年作為縣立公園,對一般遊客開放。1953年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名勝迄今。

CIMG6531.JPG修正.JPG

CIMG6535.JPG修正.JPG

佔地75公頃的園區,平地有16公頃,巧妙的規畫了16個湖泊和13座假山,是江戶初期環遊式的大名庭院。

CIMG6495.JPG修正.JPG

CIMG6502.JPG修正.JPG

目前在南湖闢一遊湖路線,每天從上午9時開始,到下午430分,定時開出一班和船。可以乘坐68人,由一位船夫搖櫓,緩緩穿過小橋,在湖面上欣賞松林、假山、茶亭、島嶼之美,享受湖光山色,忘卻城市繁囂,尋求心靈的平靜。

CIMG6504.JPG修正.JPG

CIMG6510.JPG修正.JPG

每次航程約30分鐘,離開碼頭沒多久,迎春橋在望,通過橋底眼前豁然開朗。

CIMG6520.JPG修正.JPG

(偃月橋) 

CIMG6533.JPG修正.JPG

我們所在的南湖,是園區花費最多心血打造的,7500平方的湖面中,處處是景,讓人目不暇給。船夫貼心的緩慢通過,並作口頭介紹、加上書面補充。

CIMG6638.JPG修正.JPG

杜鵑嶼。修剪整齊的樹叢,有的呈心形,頗受遊客喜愛,取名為「杜鵑戀」。

CIMG6577.JPG修正.JPG

 

天女島,用了各色各樣的石頭,作成可供攀登的石階。島上曾建有神社,想要表達一個長生不老的世界。

CIMG6536.JPG修正.JPG

楓嶼與楓岸,栽滿了楓樹,是紅葉的觀賞勝地,為了和小島保持協調,刻意的把楓樹高度限制在較低的範圍。

CIMG6522.JPG修正.JPG

IMG_9429.JPG1修正.JPG

(朱小山攝影)

輕舟緩緩擺盪在綠波上,我們的船夫是位英國人,面對滿眼的美景,一時不知是真是幻 。更巧的是,另外的同伴在岸上拍照,這麼大的庭院居然照到我們的這艘船,是天意?

CIMG6518.JPG修正.JPG

天色漸漸暗沉,紫雲山照映在湖面,又是另番風情。

CIMG6528.JPG修正.JPG

船隻來到航程盡頭準備折返前,一座大型雅致的茶室出現在眼前。這是歷代藩主都喜愛的茶屋,稱之為大茶屋。「掬月亭」是正名,取自唐詩「掬水月在手」,是栗林公園的中心建築物。

CIMG6558.JPG修正.JPG

仔細看,茶屋四面都可作為正面,而模仿遊船打造的前端欄杆部分,刻意營造出乘船的感覺,匠心獨具。

CIMG6562.JPG修正.JPG

掬月亭一旁立著一株氣勢非凡的松樹,稱為「露根五葉松」,是把1833年江戶時期德川第十一代將軍賜予的盆栽移種於此,長成眼前高8公尺、粗達3.5公尺的大樹。

CIMG6574.JPG修正.JPG

青山綠水碧波,徜徉在湖上真是享受。隨處是景,美不勝收。不遠處湖面露出三塊石頭。原來是「仙磯」,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島,這些較小的石頭佈景也為湖面增添了緊湊簡潔之感。

CIMG6539.JPG修正.JPG

船夫要我們看另頭島上矗立的大樹,真柏,和松樹一樣是長壽不老的象徵,即使是枯枝,也充滿重疊的年輪。

CIMG6613.JPG修正.JPG

南湖,只是這座環遊式庭園的一部分。回到岸上,我們要尋找號稱日本第一的松樹。只見幾株高大的松樹畫在一區,原來這裡是包括日本皇室成員、以及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於即位前以皇太子身分在此親手種植的。

CIMG6603.JPG修正龜.JPG

110塊石頭巧妙組合出龜的形狀,並在龜背上配有表現仙鶴起舞的黑松,用欄杆小心的呵護著。說來也有意思,公園雖然名為「栗林」,但是卻以當年種植的松樹為主。目前整個公園約有1400棵松樹。在過去300年來,有1000棵是由花藝專家悉心照顧、修剪,造就了今天的棵棵似盆栽的美松。其中,又以眼前的「鶴龜松」姿態最美。

CIMG6578.JPG修正.JPG

CIMG6627.JPG修正.JPG

根據園區的地圖,我們剛剛在湖上欣賞了南庭的大部分,另外還有北庭也可遊覽,繞行一圈約需40分鐘,我們時間不夠了。決定回到南庭,換個角度,從岸上來欣賞庭園之美。

CIMG6628.JPG修正.JPG

(獅子回首石) 

曲徑通幽,沿著湖邊,盡情享受眼前的一切。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有看頭,只要有心,都可以叫出名堂,這應該也是逛這個公園的樂趣吧。

CIMG6636.JPG修正.JPG

路經「掬月亭」,已過了營業時間,原來開敞的走廊全上了木門。短短時間內,我們看到了茶屋的熱鬧、冷清,人生不也是如此,有繁華、有低潮,且看你如何面對。

CIMG6650.JPG修正.JPG

栗林公園在400年前是河流的河床,因此底流水多,從不枯竭。既然如此,我們要看看她的水源地。果然,在南邊一個角落,有塊告示牌「吹上」,就是這裡。岩石底下、池塘四週,不時有水冒出。

CIMG6658.JPG修正.JPG

再回首,一座高起的假山聳立在小徑一側。模仿富士山而造的「飛來峰」,頂上布置的天然石代表著富士山頂的積雪。

CIMG6659.JPG修正.JPG

雖說,登上峰頂可以居高臨下,俯瞰全景,但是,經過一整天的奔波,此時已是強弩之末,實在沒有力氣再走那幾步台階了。且就在這「偃月橋」上留個影,足矣。

CIMG6664.JPG修正.JPG

來到高松,是為參加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秋季展,把握難得的機會,在落腳的這個城市作個巡禮,萬萬沒有想到,這裡有如此多可以觀賞、遊覽的。藝術應該不是刻意造作,無病呻吟,生活藝術,藝術生活,這趟旅行,真是收穫良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栗林公園
    全站熱搜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