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人都說:到了新疆,不吃烤全羊,有如入寶山而空手回。

這對平時完全不碰羊肉,嫌羊羶味的我,

起不了什麼作用。

但在前往奎屯的路上,

我們吃了一頓烤全羊餐,完全改變了我對烤羊肉的觀感。

 



從到了北疆的第二天開始,

沿途就可以看到新疆特有的大尾羊,

成群結隊的在牧民的使喚下「轉場」,

離開原來活動的草原,要回「冬窩」準備過冬了。

 



到了各地餐飲區,尤其是清真館,更是可以看到羊肉串、羊雜、羊肉抓飯,

新鮮是新鮮,但實在鼓不起勇氣嚐試,只是照個照片就夠了。

 



但在吃烤全羊之前,認真的導遊小沈特別利用拉車的時間,

把烤全羊的每個步驟都解釋的清清楚楚:

 

(1)    選料:

首先要挑選合適的,也就是適齡的羊隻,否則,肉質太老,吃來不對勁。

所謂適齡,指的是一歲左右大小的羊隻,而且要去了勢的公羊,換言之,就是羔羊了。

被選中的羊,要關在一間房裏,不給吃的,只有巴豆水可以喝。

關在屋裏十分悶熱,羊隻只有喝水。但是巴豆水喝了就會瀉,

如此反覆不已,羊隻的腸胃就清乾淨了。接著是下個步驟。

 

(2)    醃漬

處理乾淨的羊隻,用鋼圈分別扣在頸部和後面兩隻腿,

吊起來塗上醃料,孜然粉是絕對必需的,其他包括了:青椒、羌黃等香料。

還有洒上芝麻的。




(3)
   
烤炙

烤全羊,用的是新疆人拿來烤(食囊)麵餅的烤爐。

把醃好的羊隻,用根棍子穿起來,直立式的放人爐中,

蓋上鐵製的蓋子,再用泥土封住,然後就是耐心的等候。

 



這種土製的烤爐,可以把熱度全部逼入羊的體內,

塗抹在羊身上的香料味道,也就全部進入羊肉裏面,

這就是所謂的「入味」。


(4)    上桌前的裝扮

約莫兩個小時左右,羊肉燜烤熟了。這時可以出爐,準備送上餐桌了。

不過,維吾爾人招待客人吃烤全羊,可不能如此隨便。

首先,要把烤的金黃剔透的羊隻,放在餐車上,

披上彩帶,打扮一下,配上一些蔬菜陪襯,再推出去「見客」。

 



此時,師傅會幫忙解剖羊隻。

一般來說,羊頭剁下,羊腦是給當天位階最高的人享用,表示有頭有腦;

耳朵則會給小孩吃,表示要聽大人的話。

身體部位則由大夥兒分而食之。



當天,只見師傅戴上了手套,熟練的支解各部位。

由於羊隻已經烤得酥透,輕輕一拉,骨肉立即分離,

於是分盤裝上,送到餐桌上,展現他的烤羊功夫。

 

目睹師傅的快手快腳,忍不住伸手先要一塊嚐試。

老實說,多少帶著一點「冒險」的心情,

只拿了一絲絲,送到嘴裏。

老天!燙燙的,但是清香、酥透、嫩爛,多汁,

所謂入口即化,無非如此。

重要的是,沒有任何令人不愉快的氣味。

於是連忙就座,準備好好享用了。

 



顧不得禮儀,迫不急待的直接用手撕下,大塊大塊的往嘴裏送,

同時還不忘配著當地最暢銷的烏蘇啤酒,

一口肉、一口酒,嗯,讚!

 

難得到了塞外,雖沒有茹毛飲血,

但也放縱自己一下,管它什麼三高、體重的,

有肉快吃、有酒快飲,旅行不就是要這樣「出走、放縱、嚐鮮」嗎?



 

(過了兩天,在城裏的一個餐廳,巧遇另個來自台灣的旅行團,
他們也準備了烤全羊餐。雖然,他們的羊隻打扮的比較漂亮,
但是,看到師傅用了一把大刀,使勁的切開羊肉。
當時,心想,我們真是幸運,吃到地道的烤羊肉!哈哈!)



(熱騰騰的羊肉飯,Yummy!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