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時分,偌大的草原已枯黃,

零落的牲畜啃著殘存的草根,

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趕著牲畜「轉場」,

要從枯黃的草原區轉往冬窩準備過冬。

 




於是,山間道路中、公路上,

時見牛隻、馬匹、羊兒成群結隊,間雜著若干駱駝。

在牧人的吆喝聲中,沿著山坡、或是穿越馬路,

一隻挨著一隻,次序井然的往前移動。

 



新疆特有的大尾羊,兩片大大的尾巴,耷拉在屁股兩側,

走起路來,搖搖幌幌,左搖右擺,

只見行列中,頭尾相接,前隻貼後隻,可愛極了。




由於阿爾泰山盛產各種礦產,在額爾濟斯河谷活動的大尾羊:

「走的是黃金道、穿的是皮草、喝的是礦泉水、吃的是中草藥」。

 



英挺的馬匹,曾經在西域和中原的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比起中原馬,牠高大、挺拔、耐跑,中原漢王室亟於引進配種、繁殖,

以便增加戰馬,強大戰鬥力。

當年張騫出使西域主要目的之一也就是尋找良駒。

一隻西域馬可以換上好多絲綢布匹,「絹、馬」交易於焉產生,

馬匹一詞也就流傳至今。

 

時序更替,牧民理所當然逐水草而居,

「轉場」是重要的工作,也是檢視一年成果的時候。

由於天候的轉變,草原不似以往繁茂,

「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是大陸近年高唱的口號,

還給大自然應有的面貌,是刻不容緩的事。

 



在著名的大草原那拉提巧遇一位哈薩克牧民,

他擁有25匹馬、二百頭羊,至於牛則有三千頭。

談起他的「財產」,一股說不出的驕傲寫在他的臉上,

甚至忍不住從西裝口袋掏出一把鈔票炫耀一番。

閒暇時,則在小山坡上兼營「副業」,

搭起帳篷,在草原環抱中體驗牧民的氈房住宿和餐飲,

也算是另一種「轉場」吧!

 



北疆行,正好趕上牧民的「轉場」,

從初見的邂逅,驚喜、興奮,到一路走來,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但是進入市鎮,仍有大批牲畜,沿著公路遷徙,

甚至造成「塞車」現象,則是另番景象,

開車的師傅也只有讓牠們先行,

誰叫牠們是「地頭蛇」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