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G3434.JPG修正.JPG

說來也巧,有著高聳宣禮塔的哈珊二世清真寺,是我們抵達卡薩布蘭加第一個看到的景點,雖然是過門未入,但是那種恢宏的氣勢,讓人難忘;

CIMG3435.JPG修正.JPG

CIMG8530 (2).JPG修正.JPG

從城市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那座世界最高,高達210公尺的宣禮塔。 

CIMG8551 (2).JPG修正.JPG  

她同時也是我們在這個城市最後遊覽參觀的景點,從廣場到內部殿堂,豈是一個「讚」可以表達。

CIMG8519.JPG修正.JPG              

這座號稱全世界第三大的清真寺(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和麥地那清真寺),位於卡薩布蘭加市的西北部,瀕臨大西洋。實際上是填海興建的。因為當時國王哈珊二世要求「興建一座水上的清真寺,因為真主的光輝與力量在水之上。因此,虔誠信徒們到此禮拜,在土地上讚美真主,如同位在真主的天空與海洋。」  

CIMG8601 (2).JPG修正.JPG 

大清真寺於1987年動工興建,由法國建築師麥可邦索(Michel Pinseau)設計,全部工程由一家法國公司承包,三萬工人和技術人員移沙填海,日夜趕工,用掉了30萬立方公尺混凝土、4萬噸鋼材和6.5萬噸大理石。1993830日哈珊國王64歲生日落成啟用。總工程費約七億美元,五分之三來自國內外捐贈,其餘是由摩洛哥政府撥款。 

 5243fbf2b21193131d3e72bc65380cd791238db9.jpg修正.jpg  取自「百度網」 

哈珊二世國王(1929~1999, 見上圖)自從1961年繼承王位後,勵精圖治,政績顯著,深受人民愛戴。清真寺又是他的提議興建,以他的名字命名也是順理成章之事。自此,這裡成了卡薩布蘭加的地標。

遊客.jpg 

哈珊二世清真寺,不但是穆斯林禮拜的場所,也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 

CIMG8531 (2).JPG修正.JPG 

CIMG8591 (2).JPG修正.JPG

更難得的是不同於一般清真寺,她對所有人們開放,也就是說,除了禮拜時間之外,非穆斯林也可以入內參觀,當然適當的穿著,女性長袖、長衫褲、紮頭巾,遵守伊斯蘭教的規定是必須的。 

 CIMG8540.JPG修正.JPG

 鳥巢.jpg

偌大的廣場,大理石地面、精緻的圖案、水池穿插其間,四週拱廊環繞,還沒有進到主體大殿,已經先聲奪人。連鳥兒也知道在這裡築巢。

  

站在廣場欣賞主體建築,360度任君賞。白色大理石上襯綠色琉璃瓦屋頂、拱門、迴廊、拼花牆飾,十分素雅。

 CIMG8538 (2).JPG修正.JPG 

CIMG8538.JPG修正.JPG

 CIMG8545 (2).JPG修正.JPG

清真寺合影.jpg   

CIMG8527.JPG修正.JPG

從伸入天際的宣禮塔開始順著往下看,無論高塔本身、屋頂、牆面、還有進出的大門,無一不是精雕細琢。處處都是留影的好角度。

CIMG8537 (2).JPG修正.JPG

CIMG8543 (2).JPG修正.JPG     

環繞一圈共有25扇由鈦合金鑄成的大門,其中正門重35噸,只有國王來了才用,而且是用一組密碼才能打開。 

 CIMG8558.JPG修正.JPG  

進入主體大殿參觀採用定時、預約方式。進入室內每人發一塑膠袋,放置脫下的鞋子,隨身攜帶。一陣忙亂,定下神,抬頭一望,眼睛一亮。高挑、寬敞的大堂,氣勢恢宏。

CIMG8549.JPG修正.JPG  

壯碩、巨大的柱子頂天而立,本身又有精緻的雕刻。 

 CIMG8547.JPG修正.JPG

CIMG8564.JPG修正.JPG 

穹頂佈滿了花紋;層層拱圈,有如蕾絲花邊,連接著天花板和廊柱,水晶吊燈一個又一個,發出閃爍的光芒。置身其間,華麗的裝飾讓人目不暇給,而氣氛又是那麼莊嚴肅穆。不僅如此,大殿的屋頂還可以開啟。

CIMG8548.JPG修正.JPG

 CIMG8555.JPG修正1.JPG  

大理石的建築透清涼,室外的驕陽阻隔於外,透過圓形窗扇灑下漂亮的光影。從外面自然看不到內部的陳設,因此有人說伊斯蘭建築,包括清真寺是種「面紗建築」。 

 CIMG8574.JPG修正.JPG  

 拼花圖案.jpg

大理石地板有著精美的圖案。依照伊斯蘭教的規定,不能有偶像崇拜,因此,幾何圖案和阿拉伯文的美術字成為裝飾的主體。以方形為例,簡單的兩個正方形以45度交叉相疊,代表著人和宇宙的關係。每個單一的圖案可以無限制的延伸、擴展。眼前同樣的方形,又有不同的變化,不但是藝術,還有著宗教意味在其中,即使非穆斯林,也會喜歡上這種巧思。

 CIMG8574 (2).JPG修正.JPG

 

CIMG8555.JPG修正.JPG

眼前的所有建材、裝飾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義大利的吊燈、法國生產的鈦合金大門、伊朗編織的毛絨地毯等等。在白色大理石的基調下,自然採光和各種燈飾的照明光,交織在大殿內,籠罩著大殿各個角落。

IMG_4367.JPG修正.JPG

可以想像,當這裡坐滿了2萬5千名穆斯林,和廣場上八、九萬人一起面向麥加方向祈禱、禮讚阿拉時,是何等壯觀的場面。但是也很難想像,近十萬人共聚一堂,如何疏散、管理,我們的地陪一句話答覆我:「No Problem」。 

CIMG8544 (2).JPG修正.JPG 

按照教規,婦女雖然可以進入,但是有著另外的隔間,和男性分開祈禱。自然包括祈禱前的淨身場所。

CIMG8565 (2).JPG修正.JPG 

CIMG8570 (2).JPG修正.JPG  

大殿的地下是寬闊的淨身地方。一樣的迴廊設計,巨大有如蓮花般的水池,成排展開,真讓人見識到了。 

門光影.jpg   

邊看邊學著認識伊斯蘭文化。走在寬敞的禮拜大殿,上上下下參觀,四處張望,總覺得太匆忙,應該有更充裕的時間細細欣賞這裡的精緻裝潢和建築之美。在團友的聲聲催促下,依依不捨離去之際,陽光灑了進來,透過漂亮的大門,在地上形成一彎新月。

 CIMG8615.JPG修正.JPG 

新月,俗稱月牙,穆斯林們認為「新月」象徵伊斯蘭教開創了人類文明的新時光。新月和伊斯蘭教的關係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歷史顯示,十六世紀之後,奧圖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出現在清真寺頂上設立新月標誌,自此「新月」成了伊斯蘭教的一個象徵。

  IMG_4439.JPG修正.JPG 

且不管這是算好日照故意設計的,還是巧合,令人開心的是,我和同伴二人正巧看到這個景象。連忙搶拍留念,記下這難得的一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摩洛哥哈珊二世清真寺
    全站熱搜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