旖麗的亞德里亞海,孕育著人類的文明。
潮起潮落,多少英雄豪傑笑傲江湖,攻城劫掠,擴張城池;
於是,港口、城堡、教堂、聚落,一個個城市出現。
希臘人在亞德里亞海海濱的一個小村莊開發,歷經羅馬人成為堅固的海港,
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威尼斯、諾曼政府先後占領,
連續數千年的存續歷史,讓小城特吉爾(Trogir)有著豐富、多元的內涵。
特吉爾其實是一個海島,一個港口,
靠著橋梁和本土連成一氣。整個老城有著城牆護衛著,
濱海大道盡頭雄偉的卡默蘭哥城堡(Castle Kamerlengo),
保存狀況良好,是15世紀威尼斯帝國興建的。
北邊的陸門,是進入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
守護神聖約翰高踞門首,特吉爾的地標聖勞倫斯教堂鐘塔的尖頂,清晰可見。
(自左至右:海門、隱藏在巷中建於13世紀的聖彼得教堂、廣場鐘樓一瞥)
也可以從南邊的海門進到城內。
寬500公尺、長300公尺的城區,佈滿棋盤式的巷道,
迎面而來的不是教堂、就是鐘樓,或是雕像。
整個老城保存良好的中古世紀樣貌,
無數的文化、歷史紀念物、房舍、教堂、藝術作品,
整座老城有如博物館,處處反映著先人走過的痕跡。
有人說,這裡是石頭編織成的城市,
每塊石頭、每個雕刻,全都出自勤奮的石匠雙手。
光可鑑人的石板路,正是古城的最好註解。
小巷中晾曬的衣物,是居民生活的寫照,
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老房子已成為餐廳、商店、紀念品店。
小廣場是歇腳、吃冰淇淋、喝咖啡的最佳場所。
特吉爾城的建築以羅馬—哥德式風格為主,
不但在亞德里亞海沿岸,包括整個中歐都是保存最好的。
其中尤其以聖勞倫斯大教堂為最。
羅馬式的主教座堂,混合著哥德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
西側的大門是拉多凡(Radovan)大師1240年的作品,
亞當和夏娃分別立於大門兩側的獅子上方,
(和我們稍早在Sibenik的石造教堂看到的略有不同)
城市的守護神聖勞倫斯高高在上。
門緣上繁複的雕刻,一層又一層,令人咋舌。
難怪這座教堂被認為是達馬爾提地區最重要的羅馬雕刻作品。
在教堂前廣場瀏覽,豪邸建築固然值得欣賞,
建於十五世紀的市政廳不容忽視,
石塊的建築,厚實、沈穩。步入中庭,一口古井先吸引人們的眼光,
再環視四週,雅緻的石頭樓梯、排列整齊的窗櫺,牆上的雕像,
全是先人精心設計、流傳的智慧、工藝結晶。
位於廣場一旁的敞廊,有著漂亮柱頭的大柱子一字排開,
這裡的牆面浮雕(左為聖約翰、右為聖勞倫斯,中間應有獅子像,已遭破壞)、
木製天花板的裝飾、都是15世紀的作品,值得細細欣賞、品味。
四位穿著整齊的男士等我們到齊後開口演唱,
哇,是無伴奏的人聲和聲(a capella)。
沈厚、圓潤的歌聲,完美的搭配,在敞廊中飄揚,
「餘音繞樑」,是文縐縐的說法,「起雞皮疙瘩」是真正的感受。
他們灌製了CD向遊客兜售,這種現身說法的方式,
讓身處中古世紀氛圍中的人們,情不自禁的掏腰包「贊助」。
離開古城區,來到濱海大道,又是另番風情。
碩大的棕櫚樹林蔭,戶外咖啡座、海風拂面,飽覽亞德里亞海景色。
高大、漂亮如同觀光飯店的大樓,竟然是間小學;
高聳的塔樓是聖多明尼克修道院;
新式樓房不忘加上古典裝飾,和處處可見的木窗相映成趣。
(14~15世紀的聖經故事畫作)
新舊夾雜,構成了特吉爾的最大特色。
屈指算算,小小的城區,人口僅一萬人左右,她卻有:
10座13世紀流傳下來的教堂、和無數的房舍、建築;
17世紀的城門和15世紀建造的城牆;
13世紀建的公爵豪宅;
13世紀興建的主教座堂,有著拉多凡大師的傑作;
15世紀以來就有的敞廊;以及奇皮柯家族的大小豪邸等等。
雖然多年來曾經有過困難,曾經受忽略,
特吉爾在維護傳統、遺跡、古物方面所作的努力,
終於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青睞,1997年把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讓特吉爾再度散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