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般遊客在棉花堡遊玩的「典型」玩法。看景拍照之後,脫了鞋,踏進石灰棚中,體驗溫泉流過腳部或是浸泡溫泉的感覺。
這是景區為了滿足大眾的好奇心,特別開闢一塊區域,允許遊客親身體驗的作法,要下水的必須脫鞋進入,以保護這稀有的地貌。
位於土耳其西南丹尼茲利省的古希臘城市赫拉波利斯,建於西元前190年左右的帕加馬王朝,有很久遠的歷史背景。這裡有著溫泉,一直是溫泉療癒休養中心。
含有碳酸鈣的溫泉水在流動過程中遇冷沉積,從果凍狀鈣化成堅硬的石灰岩層。時間一久,疊成一層又一層有如梯田般的石灰棚,有水池、有溝渠,各種切割留下漂亮的紋路,形成了今天膾炙人口的棉花堡特殊景觀。
(遺址還原圖)
因此,說得正確一些,我們應該是要參觀赫拉波利斯遺址和其中的棉花堡。西元七世紀,和十四世紀兩次地震,摧毀了城市,不過,古文明的雄偉盛況依稀可見,斷壁殘垣間,盡是先人遺留的風華。
這天,實在不是在戶外參觀的日子。車子駛近我們的目的地時,老天起勁的往地面倒水。「沒關係,我們照走行程,不受影響。」
撐著傘,縮著脖子,頂著強風,跟隨領隊和導遊的腳步,穿過古城門,沿著木板棧道直奔棉花堡,路旁的老城遺址、殘留的石塊牆根、遠處的劇場、石柱無暇他顧。
以致參觀結束,忍不住問道:「遺址在哪?」「剛剛經過的不都是嗎?」真是無言以對。回去查看隨手拍攝的照片,還真有呢。
來到棉花堡前,高160公尺、長2700公尺的「城堡」,在陰暗的天空下,原以雪花潔白作號召的石灰棚,黯然失色。著實有些失落。
事實上,在這之前,長久時間疏於保護,景區內建了酒店,溫泉水被引作游泳池、天然水池因而乾涸;酒店的廢棄物包括廢水造成了白色岩石上的褐斑;遊客甚至在溫泉中用肥皂和洗髮精、美好的景觀慘遭破壞。
1988年,古城和棉花堡共同列為世界遺產,搶救工作逐步進行:拆除酒店、興建步道、劃出一定區域提供遊客赤腳下水體驗‧‧‧‧
(山腳下現代的休閒中心)
介紹完畢,自由活動。我和老妹沿著棧道繞到後方林子,想從另個角度欣賞。無奈,雨,完全沒有減弱的跡象,走到空曠處,風勢加大,雨傘完全失去擋雨的功能,身上雨衣「中看不中用」,衣服裡外皆濕,狼狽至極。
天雨路滑,步步為營,出門在外安全第一,不敢太造次,和老妹兩人相互提醒,原路返回為上。最後,決定捨棄雨傘,索性冒著雨,留下幾張紀念照,算是「到此一遊」。路過下水區,「要不要試試?」考慮再三,還是「算了」。但是又心不甘,就站在入口處意思意思,點到為止。
出門在外,老天賞不賞臉,完全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前往鎮上旅館仍然雨勢不歇,附近別緻的地標,溫泉水汩汩不斷流出,溫熱的泉水遇到冷空氣,冒出烟霧,好個雨霧濛濛,為溫泉鎮下了最好的註腳。
倒是旅館特殊的空間規畫,中庭挑高,房間環繞四週,重點是偌大的游泳池,讓人嘖嘖稱奇。
戶外還有一個溫泉游泳池,加上一個如同地標的設計,內部是三溫暖等設施,十分週到體貼。
原本以為,我們在這裡的參觀就是如此這般。千萬沒有想到,居然有個回馬槍。一切發生在第二天上午準備離開轉往下一站時,大雨初歇,氣溫回暖,水氣十足,公路前方出現雲帶,漂浮在山腰,煞是好看。
遠方迷濛中還有熱氣球的蹤影,立即引起大夥兒的注意。
導遊當即決定停車,讓我們在路旁的公園賞景。
眼前出現的景象,迷離虛幻,充滿了詩情畫意,一掃前一天只有「濕」意,沒有「詩」意的缺憾。
就在忙著攝取鏡頭時,天色漸開,雲霧散去,白色的山壁漸漸現形,是棉花堡的另一面,清晰可見,在整理得清爽、花木扶疏的庭院中,格外耀眼。
原來這個公園是以棉花堡的高大岩壁為背景,規畫了池塘、花圃、步道、流水,處處賞心悅目。
又是一陣搶拍,陸續前來的遊客也加入,紛紛尋找理想角度留取難得一見的鏡頭。
咦,什麼時候雲霧悄悄掩上,漂亮花架下那些對可愛的鴨隻,身影漸漸模糊。
再回頭張望岩壁,不見了!完全消失在濃濃的雲霧中。這一切發生得太突然、太迅速,讓人措手不及。此時抵達的遊客,眼前只有白茫茫的一片。
真是慶幸我們的好運氣,前後不到半小時,雄偉的白色岩壁,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趣味無窮。還真是感謝老天爺的神來一筆,雖然因雨關係,沒能飽覽棉花堡本尊的全部,卻在這裡來個補償,欣賞到另個角度的美,讓我們帶著滿足的笑容繼續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