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次從來不必擔心洗了頭髮,吹不好該怎麼辦的旅行。
因為,從飛機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國際機場開始,
全程都必須紮頭巾,再好看的髮型也是白搭。
不過,好在伊朗當局對外國訪客還算通融,
沒有要求頭巾的顏色和綁紮的方式,
瀏海可以露出,即使沒有包住全頭,也是可以的。

「女性團員要特別注意服裝」,
參加伊朗旅遊的行前說明會上,
剛從伊朗回來的領隊再三交代。
尤其是一定要紮頭巾、不能穿短袖衣服;
可以穿涼鞋,露腳趾,但不能露腳踝,因此要穿上有色襪子。
如果不遵守呢?對不起,有道德警察會當眾糾舉,後果很難預料。


在泰國曼谷轉機時,就看到很多中東地區的婦女,
全是黑色長袍、頭披黑頭巾,只露出臉龐。
登機踏上旅程,伊朗Mahan航空的空姐自然不必說,
帽子加頭巾是制服的一部分,其他伊朗女性也是如此。
飛機準時抵達德黑蘭,才落地,
機上所有外籍女性旅客,很有默契的全掏出了頭巾,紛紛包紮起來。
環顧四週,果然沒有人「膽敢」破例,自找麻煩。


從機場往南直奔一百公里之外當地著名的鞏姆(Qom)清真寺,
時間是凌晨三時許。
雖是摸黑拉車,道路還是相當平整、舒適。
抵達目的地,正好是穆斯林每天早課開始~清晨五時。
很難想像,這裡相當熱鬧,有伊朗各地前來禮拜的教徒。


要進入清真寺內院,女性必須再加上一塊被單似的布(叫「恰頭」),
把自己包起來,以示崇敬。
就這樣,在還沒有完全認清其他團員面貌前,又加上一層認知障礙了。
算是通融吧,地陪允許我們在遊覽車上把頭巾取下,下車時再紮上。
只有一次,路經檢查哨時,正好有警察值勤,
眼尖的地陪立刻要大家把頭巾紮上。

而大夥兒也很有默契,隨時提醒同伴注意頭巾不要掉落了。
有時難免急著下車而忘了這檔子事,就聽有人大叫:「唉,你的頭、你的頭。」
儘管這裡戒律森嚴,男女有別,
但是沿途走過四個城市,發現在頭巾下的現代女性十分善良,
尤其年輕女性,更是活潑,青春洋溢,
外在的扮相無傷她們內在的活力。




在街上,偶爾還可以看到一些用彩色頭巾包紮的前衛女性身影。
男女牽手一起逛街的鏡頭,不時可見。
但是,回過頭看,市區巴士仍然是男女分坐,
也就是巴士的前半部坐男性乘客,女性由後半部上下,
下車時,再到前門繳交車票。
相對於電視上轉播的群眾大會,男女混雜在一個大集會場,
不知又該如何解釋。

商店街,男裝和女裝截然兩個不同區域,
商城中,亮片、流蘇、袒胸露臂的禮服四處可見,
店裏滿是人潮。
很好奇,她們究竟是什麼時候穿這種服裝呢?
根據地陪的解釋,在私人場合、派對、聚會時,黑袍可以脫下不穿。

遇到小賣店販售絲巾,看著看著,就忍不住掏出了荷包,
或許是入境隨俗罷。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