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林一景 )
好個金秋景色,在阿爾山森林公園,我們從早到晚,滿心愉快的、貪心的擁抱她。
透過種種地貌、地形、大自然展示著她的神奇。
一條發源自大興安嶺西側的哈拉哈河,
到了阿爾山附近在地下潛流十餘公里後流出水面,
形成長約三公里的峽谷,左岸是陡峭的山峰,右岸是玄武岩熔岩台地,
河谷中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火山熔岩。
河水衝洩而下,在峽谷中,造成各種景觀。
「三潭峽」,顧名思義,有著三泓潭水,各有勝場。
進入園區後,我們沿著步道逆流而行,飽覽沿岸風光,
濃濃的秋意,表現在白樺、落葉松、樟子松等雜林間。
「悅心潭」,雖是峽谷的尾端,迎面而來,立即震懾住人心。
寬闊的河面,流水緩慢;往上走,河道變窄,流速加遽,河水奔騰而下,
同樣一條河,流速、色澤、千變萬化。
「虎石潭」,一邊岸石陡昇,成峭壁狀,石紋有若虎斑而得名。
至於像不像,全看你的想像力了。
再往前走一些,河道中的一塊巨石,不用太多的想像,立刻可以說出:
「那不是水牛在洗澡嗎?」是的,這裡就叫作「臥牛潭」。
就這樣,河床中大小石塊組成不同的組曲,引發流水不同的奔勢,
時而氣勢萬千,時而平緩如鏡,反映著藍天的色彩,美的令人摒息。
再抬頭探望四週林相,我們已經被濃濃的秋色包圍而不自覺。
暫且離開河道,往林間走去,這裡也非等閒之輩。
兄弟松,兩棵並肩而生的松樹,樹高近30公尺,樹齡已有200餘年。
不遠處,一棵勁偉的松樹,樹葉雖已掉盡,枝幹挺拔,氣勢軒昂,
旁邊的告示牌告訴我們,這是「興安第一松」。
樹高三十公尺,根徑120厘米、胸徑70厘米,
據專家推測,它已有400年的高齡,見證著熔岩台地植物的演替。
離開三潭峽,找尋哈拉哈河的「來時路」,我們來到了「石塘林」。
這裡是第四紀火山爆發留下的地質遺跡,
號稱是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火山熔岩景觀,
也是聯合國的A級保護區之一。
提到池塘,想到的是水塘。這裡的塘裏躺的全是黑色的玄武岩,
岩石有如波濤洶湧的石海,也難怪被列為大興安嶺的奇景之一。
石塘林長20公里、寬10公里,全是火山噴發後岩漿流淌凝成。
我們沿著步道欣賞精華,有奔騰的河水,有靜靜的水道;
還有金色的樹林,在秋意滿滿的園區中,爭奇鬥豔。
眼前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傑作。
十分難得的是,由於這種裂隙式噴發的火山,沒有土壤,
可以很好地觀察植物生命的演進過程:
再現了孢子到地衣、蕨類、小灌木、草叢、樹木,育成森林,
亦即從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的演替全過程,
可以說是活生生的生態博物館。
不只如此,離開河道,眼前出現了一堆一堆的石塊堆,
這是熔岩丘,又稱熔岩冢,是全大陸僅見的玄武岩地貌特殊形態。
饅頭形的熔岩堆是當熔岩流經潮濕地面時,岩流底部形成氣囊,
沒有完全噴出的氣體使得熔岩流表面隆起,中間有通氣孔道,
而頂部和側面常常裂開,形成裂隙式孔洞。
觀賞難得一見的地質奇景後,再前往另一景點:杜鵑湖。
顧名思義,這裡以杜鵑花盛開時美不勝收聞名。
我們來訪的季節,花已不在,但依然留下可觀的自然景觀。
這裡屬於火山堰塞湖,也和哈拉哈河有關,
是火山噴發的熔岩流,在流動過程中堵塞了哈拉哈河形成的湖泊,
呈「L」形,面積有128公頃,平均水深2.5公尺,最深可達5公尺。
此刻沒有繁花似錦,卻有金秋大地,濃淡兩相宜,
行走其間,沈醉其中,滿眼的金黃,讓心裡溢滿了幸福的感覺。
而在園區的一角,一塊告示牌「5.13火災遺跡」,讓人觸目驚心。
原來,在 16年前,1998年的五月十三日,
一場由雷擊火引發的特大森林火災,使得阿爾山一時陷入火海,
延燒面積廣達1.3萬公頃,經過九天九夜、動員5,480人的搶救,
到二十二日才撲滅明火。火災過後,山林滿目瘡痍,數年後植被才逐步恢復,
火災遺跡的保留,就在提醒人們增強森林防火的意識。(見上圖)
一天之間,走訪阿爾山森林公園的四個景點,雖是廣大園區的一小部分,卻讓我們滿心歡喜。
擺脫塵囂,飽覽秋色,接近大自然,適度的健行,活動筋骨,在這北國大地,另種的收獲。
(杜鵑湖全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