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是的,溪口,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
蔣公中正的家鄉,
自小讀書就會背的地名,
終於有機會前往一遊,
追尋先人的足跡,
踏上他的故里,憑弔蔣氏一族的先祖,
緬懷中國政治史上傳奇人物的點點滴滴。


(蔣氏故居文昌閣及右方的小洋房,面溪而立,是溪口美景)

雖然是
72
小時的旋風式訪問,
節目緊湊、密集,
但是能夠一償夙願,
到了溪口的山明水秀,飽嚐風味美食、
遊覽名勝風景,
尤其是蔣公曾經走過的山水,
滿足了好奇心、兼顧口腹之慾,可以說是心靈滿足之旅。



踏進溪口老街,高懸「武嶺」二字的城門迎接造訪的遊客。
面對外面的匾額「武嶺」,是于右任先生的墨寶(圖左下)
背面,面對老街的匾額,同樣「武嶺」二字,
則是蔣中正先生的手書(圖右下)。


  

溪口的母親河剡溪自西流向東,貫穿全鎮,
這裡是居民生活的依賴。
垂釣、洗衣鏡頭時時可見。
雖不見「逆流而上」的魚兒,但看到鎮民的「戰利品」,
並且在餐桌上嚐到了溪坑魚的美味。


人稱「三里老街」或「三里長街」的溪口老街沿著河畔發展,
傳統的建築偶而夾雜著現代洋樓。
蔣中正先生的故居幾乎全在這條街上。



進入武嶺城門,向左轉、拾級而上,
是參天古木掩映下的武嶺頭。
迎面可見「文昌閣」,始建於清雍正九年(1731)
顧名思義,是祭祀文昌帝君之地,
昔日曾是鎮上文人雅士聚會之所。
民國13年,時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的蔣公於清明返鄉掃墓時,
見文昌閣年久失修,決定出資整修。



此地山不高、地不廣,
但是亭、台、樓、閣、橋、塔、碑、岩、溪俱全,
布局錯落有致。成為當地著名的景點之一。



蔣公還特地撰有「
樂亭記」一文,記述這段故事。
蔣公與宋美齡女士婚後返鄉時也都下榻於此處,
因此也有人把它叫作「蔣宋別墅」。
民國281212日,日軍轟炸把它夷為平地,
1986年,中共按照原貌修復,對外展示。



兩層樓的格局,我們可以看到蔣氏的相關文物,
參觀者絡繹不絕,也讓我們看到驚心動魄的一幕,
一個小男孩居然闖入展示區,在爸爸指使下爬上梳裝台照相。
照相者若無其事的帶著孩子離去,留給我們一堆的驚愕。


(憑欄遠眺,溪水、筆架山及蔣公頭形的山頭,構成絕妙美景)


從文昌閣步下二十餘台階有棟小洋房,
造型簡單,西式三開間平頂樓房
建於1930年,
又稱「剡溪小築」、「涵齋」。
民國26年四月,蔣經國先生自蘇聯返國後,
帶著妻子方良女士就住在這裡,
成了「修練身心,增加涵養」的書齋。



在各種展示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塊「以血洗血」的石碑,
這是經國先生紀念母親慘遭日軍轟炸致死的手書,
以明雪仇心志,
同時勒石豎碑。
原來的石碑在日軍占領溪口後毀去,
俟溪口光復,經國先生又命人複製一面。



事實上,經國先生的母親毛太夫人罹難的地方,
是在蔣氏故居「豐鎬房」的後弄。
有標誌註明毛太夫人因逃避不及被炸塌的牆壓死的地方。



 
在「豐鎬房」參觀,導遊會帶領到廚房,
目的不在看他們家的三眼灶等設施,
是要告訴我們當年日軍轟炸時毀損的窗戶欄杆,
仍然維持折斷的模樣,隨時提醒存活的人們。



「豐鎬房」是蔣公的祖宅。
他是在距離不遠處的玉泰鹽舖出生的。
兩歲時,因為鄰居失火遭波及,於是隨著父母搬到這裡居住。
民國24年時加以擴建,占地4,800平方公尺,大小房間49間。

臨街棟房子遭日軍炸毀。前廳「素居」樓上設佛堂,
是蔣公元配毛福梅誦經之地。



後堂「報本堂」,是故居的中心,也是蔣家敬天祭祖之地。
堂前一幅楹聯明白揭示「報本堂」的涵蘊:
「報本尊親是謂至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順孫」。
對聯是當代書法家沙孟海所撰,字則是蔣公的手書。



在走廊的上首掛有「寓理帥氣」橫匾一幅,
是蔣公於民國38412日,為長子經國先生40歲生辰所題。
這句話引自孟子,意思是要以內心的理來支配思想感情。



宋聯姻之後,蔣公帶著新婚妻子返鄉,
宋美齡特在堂前中庭栽種兩棵桂花樹,
其中,金桂靠著離婚而未離家的毛夫人所住的廂房
(照片中後方一樹),
銀桂則種在另側為她準備的廂房前,
不過,她並沒有在這裡住下。
據導遊說,銀桂曾枯萎,眼前的是後來再種的。
而經國先生自蘇聯返國後,曾和方良女士在這裡舉行婚禮。



豐鎬房整個院落中西合璧,相當考究。



在西廂房西側有一棟獨立小樓,
是在蔣母舊居上原址上重建的,
樓梯特別狹窄,
兩側設有欄杆,是蔣公為方便纏小腳的母親上下方便。
而事實上,這個樓重建好時,蔣母已過世多年。
完全是蔣公為表達對亡母的思念,期盼她魂兮歸來。
因此人們都叫這座樓梯為「孝子梯」。



這裡是遊客造訪奉化必到之地,
在大門口,一位清瞿老先生,身著長袍,
儼然以蔣公的「分身」姿態,和訪客合照,索取小費討賞。



離開豐鎬房繼續往下走六、七分鐘,
在老街的中段就是「玉泰鹽舖」。
蔣公手書的「玉泰鹽舖原址」勒石嵌於大門西側牆界,
清晰可見,
門額上則有「清廬」二字。



蔣公的祖父玉表
1871
年(清同治十年)在這裡開設官鹽舖,
三間店面,後設作坊,樓上住家。
開始販售鹽、酒,後來兼營大米 、菜餅、石灰及雜貨,
是鎮上的大商號。
1887年(清光緒13年)農曆九月十五日,
蔣公就是在這間屋子中出生的,乳名瑞元,譜名周泰。
蔣公的學名是志清,成年後以「中正」自稱,外界多稱其字「介石」。


(登上二樓俯視大門收票處,圖右為臥房)


值得一提的是,房子原來是沿街舖面,
前後兩次遭到毀損,
一次是受到鄰居火災波及,
兩歲的蔣公便和母親搬離,
後來雖然修復,但他再也沒有回來住。
之後,在父親過世,他的異母兄長和他分家取得此鹽舖的所有權,
蔣公則和母親及幼弟分得豐鎬房舊居。
儘管如此,民國37年,房子遭白蟻蛀蝕,
蔣公仍協助改建成目前的石庫門院落。



目前,鹽舖內陳列了一些相關文物、照片,
可以對蔣家早年的生活略有一番領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