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教在斯里蘭卡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屬於小乘佛教。
當然,在這麼長久的歲月中,
也曾有高潮和低潮。
由於王室的推波助瀾,
留給後人不少珍貴的遺產,
其中,丹不拉洞窟(Dambulla Cave)(上圖一)
和波羅那露瓦(Polonnaruwa)王朝遺址(上圖二)是最有名的代表。
說實在話,
第一眼看到丹不拉金寺時,還真有些失望。
金色的大佛,無論從藝術或宗教角度來看,
都不怎麼樣。
但是,導遊說:「我們要參觀的不是這裡,是在後山上的洞窟。」
這才鬆口氣。
車行數分鐘之後,必須步行一小段斜坡,
這時我們已身處標高五百呎的岩石山上,
巨大的岩壁矗立眼前。
洞窟入口處就在不遠處。
「且慢」,每個人都必須脫鞋才能入內。
此時艷陽高照,赤腳踩在地面上,那種滾燙還真夠瞧的。
進到院區,右手邊一連五個洞窟,大小不一,
帶著好奇、探險的心踏入第一個洞窟,
「哇!」眼前的景象,令人咋舌。
一尊巨大的臥佛,法相莊嚴,接受信徒的膜拜。
最特別的是牠的一雙鮮紅腳掌,一下就吸引住人們的眼光。
根據資料,西元前一世紀,
瓦拉甘巴國王(Valagambahu)為了躲避印度人的入侵,
逃離京城,來到這裡受到佛教徒的保護,
以丹不拉天然洞窟為避難所,一住十四年,
到了他重掌政權時,就在這裡興建佛院以為報恩。
沿著岩壁一共分成五個殿堂。
我們看到的這座臥佛,長達47 呎,
是從整片岩石中一刀一鑿雕刻出來的。
而紅色的足掌主要是為了紀念當時先祖在抵抗印度人攻擊時
腳底沾滿紅土的艱辛。
(順便一提的是,臥佛雙足若是平行併攏,表示是祂的睡覺休息相,
若是略為前後分開,則表示是圓寂相。)
臥佛的四週圍繞許多佛像,
整個洞窟的牆壁和天花板上有著色彩鮮艷的彩繪,
都是用樹汁繪製而成,
儘管歷經兩千年歲月的洗禮,依然保持一定的鮮明度,
讓人嘖嘖稱奇。
五個洞窟中,面積最大而且保存最好的算是第二個,
一共有150座如同真人大小、姿態不一的佛像,
這裡的壁畫更多、描繪著佛經故事和當時人民的生活。
難得的是,整個院區沒有金碧輝煌、過多人工的裝飾,
從外觀來看,洞窟本身毫不起眼,
但這絲毫無損丹不拉洞窟的價值,
斯里蘭卡的佛教徒和外地遊客絡繹於途。
至於在波羅那露瓦王朝遺址,則可以看到另種風情。
這裡是西元十一至十三世紀時王朝的建都地。
從廢墟可以想見當時的宮殿、議事廳、佛教學院的規模。
而各種大小不一的佛像、舍利塔乃至聖台的雕工繁複、細緻,
在在可以看出對於佛教信仰的虔誠和投入之深。
從佛像的雕工可以看到,
在技法上已經從岩壁上直接雕鑿轉為用泥塑。
還有利用砂岩的反光特性,
只有光線投射時才會顯現身影。
園區範圍寬廣,遊客眾多,卻不見喧嘩,
可見斯里蘭卡人民對這裡的崇敬。
進入皇室瞑想、祈禱、禪修、膜拜的聖台區則須脫鞋才能入內,
和佛像合照時,切忌背對著佛像,也就是不能把屁股對著佛像,
因為那是大大的不敬,褻瀆行為。
在遺址園區的另一角,則是一座戶外的岩石寺廟迦爾寺Gal Vihare,
這裡有四座巨型佛像,兩坐、一立、一臥,
分別代表少年、悟道、圓寂不同時期的佛祖。
歲月更迭,斯里蘭卡歷經不同王朝、異國的統治,
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陸續進入,各領風騷,
至今,佛教徒仍佔了絕大多數,
在各社區、街頭轉角處都可以看到教徒供奉的佛像,
有如中國的土地廟,護佑著當地居民,
各種宗教豐富著斯里蘭卡的文化,
各個寺廟、教會也點綴著街頭,呈現信仰多元的一面。
圖左:位於可倫坡的印度廟;圖右:位於Galle荷蘭人建的基督教堂,保存完好迄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