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__44490841.jpg

連續兩天我們穿梭在古驛道、城堡和幽靜的庭園中。時間最早可以回溯到十六世紀明治時期,這座「新發田城」是第一代新發田藩主溝口秀勝1598年所造,為後代家族的居城。

S__44474377.jpg

和日本其他城堡不同的,它是建造在平原上的一座城, 被評選為日本100名城之一。

IMG_1812.JPG

當然,眼前所見是經過整修、復修、遷移、補強的結果。但是盡量保存原來的特色,免費入場,讓今人可以對當時的建築有一認識,也是當地居民的活動場所。

IMG_1813.JPG

跨過護城河,眺望城樓,有人提醒,看那城牆的石塊,全是磊疊起來的,精準的工法,目前保存了350公尺的長度。

IMG_1919.JPG

另外上方白色網隔牆是傳統的砌牆方法,江戶時期即有,在壁面上平鋪瓦片,再在接縫處用漆(口食)塗成一個個半圓突起狀,形似海參,日文寫成漢字成了「海鼠壁」,兼具防火及防雨水滲透功能。

S__44490845.jpg

入口處的巨大碩壯木材表門,古樸厚拙,建於1685年左右,已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S__44474379.jpg

IMG_1899.JPG

IMG_1819.JPG

進入城內,位於小山坡的辰巳櫓,是根據老照片於2004年重建完成的。脫鞋入內參觀,陳列了相關文物,登上最高層,護城河在腳下,瞭望塔功能不正是如此?

S__44490863.jpg

同時列為國家文化財的還有三層樓高的三階櫓,卻因為所在位置被自衛隊占用,無法前往參觀,只能遠眺。

IMG_1923.JPG

S__44490862.jpg

說來也妙,自衛隊自是禁區,不得入內,但是卻無法阻止遊客自上而下的拍照。

S__44490855.jpg

旅遊資料特別指出,此處是賞櫻的絕佳景點。奈何花季已過,瞭望台一角僅存、仍然十分茂盛的櫻花,成了眾人取鏡的搶手點。

IMG_1894桐庵 (47).JPG

S__44490806.jpg

IMG_1864.JPG

新發田城的建立人,第一代藩主溝口秀勝於1666年在新發田川邊設置別墅,到四代重雄聘請幕府的茶道大師縣宗知前來規劃庭園、茶室,把江戶舞台移到越後的新發田。

IMG_1874.JPG

到了明治24(1891),地方富農伊藤取得所有權,昭和21(1946)由北方文化博物館負責管理,請來庭園設計大師田中太阿彌重新整修,保留原來的精華,在今人面前重現江戶風華,被指定為「國指定名勝」。

修大門.jpg

我們到訪時,正值入口大門屋頂開始翻修,得以一窺葺草頂的內觀。

S__44474374.jpg

IMG_1894桐庵 (84).JPG

S__44490826.jpg

步入園內,根據示意圖,這是一個迴游式的庭園,強調水與樹的融合,自然不做作,遠從京都運來的石頭,巧妙的置放在園區各個角落。 

書院內部.jpg

作為別墅,主要的建築是一棟長屋,有八十餘坪大,當時稱為清水谷御殿,現在對外統稱「書院」。內部陳設簡樸,十分低調。

IMG_1954.JPGIMG_1894桐庵 (63).JPG

寬敞的廊下,曾考慮作為能劇的舞台用。在此欣賞庭園四季之美,享受大自然的賜予,園外的紛爭都可以拋在腦後了。

IMG_1852.JPG

IMG_1894桐庵 (9).JPG

順著步道緩緩移動腳步,古松、奇木處處,錦鯉悠游水中,放下繁雜的念頭,把自己融入這個寧靜的氛圍中,真是很難得的經驗。

IMG_1860.JPG

IMG_1894桐庵 (62).JPG

不同大小的茶室錯落在水池的四周,搭配上各種植物,讓四季有著不同的色彩,一年到頭都有看頭。

IMG_1894桐庵 (97).JPG

IMG_1894桐庵 (2).JPG

四月下旬,櫻花季剛過,園中綠意是主調。走著走著,眼前一亮,鮮紅的樹葉閃閃耀眼。就這麼一點,夠了,「萬綠叢中一點紅」不就是這樣嗎?

IMG_1894桐庵 (98).JPG

紅葉襯在淺黃色的小屋前,格外好看。這間小屋是茶室主人招待賓客賞景的地方(腰掛待合)

S__44490776.jpg

緊鄰的則是幾間茶室,平日不開放,需要預約才行。

資料展.jpg

整個庭園有4,600坪大,除了幽靜的池泉花木外,在東北角一長屋中設有新發田藩史料館、堀部安兵衛傳承館、清水谷藏所資料館,雖然對這些歷史不了解,但是走過也是機緣,總要看看,增長見聞,也是旅行的最大樂趣。

IMG_1894桐庵 (94).JPG

輕鬆愜意的午後,徜徉在名園中,感受遙遠京都韻味,實屬難得。

IMG_1894桐庵 (50).JPG

步出庭園,就在新發田川對岸,屹立著一排古意盎然的長屋。領隊特別提醒要看一下。原來這是所謂的「足輕長屋」,是1842年藩政時期興建的低階武士居所。

S__44490816.jpg

長屋內部.jpg

這是全日本僅存的類似建築,曾於昭和46(1971)拆除全部改建,已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內部格局狹小,有簡易的廚灶。根據史料,當時登記有姓名的只有一人,其餘只有名無姓,階級的高低顯而易見。

S__44490813.jpg

IMG_1894桐庵 (40).JPG

伸頭探腦張望,想到在日本時代劇中看到的場景,一時不知身在何處,一群學生由老師帶隊前來參觀,打斷了迷思。

IMG_7246.JPG

懷舊的行程第二天繼續,來到了新潟上越市本城町的高田城。

公園.jpg

嚴格來說,應該是高田城遺址公園,因為原來的城堡毀於地震、火災,眼前所見的三層望樓是1993年上越市設立20周年時應廣大市民願望重建的。以此為中心是當地居民的活動中心。

IMG_7216.JPG

說起高田城本身有著久遠的歷史,在十六世紀群雄對立時期,德川家康六子松平忠輝派駐至此。1614年下令修建高田城。僅花了四個月時間就完成包括外部圍城河道工程及超過六十公頃的城廓工程。

IMG_7217.JPG

高田城有兩大特點,一是沒有建造天守閣,一是城牆全為土壘。而且當時只有兩層,後來才加建三樓。

IMG_7211修正.JPG

在重建三層望樓時,參考了許多文獻資料,經過詳細的研究調查,規模與稻葉正通時代的「高田城簡尺圖」標誌的尺寸幾乎相同,(東西、南北各長10X11公尺、樓高14.5公尺)外觀也參考了松平光長時代的本丸御殿繪圖。這種尊重歷史,依據史料記載, 運用木材構造復原工程的理念,對今後的古城修復奠定了新的基礎。

S__44490894.jpg

IMG_7270.JPG

三層望樓不但是在建築上具有學術價值的古城,也是高田城的標誌。

IMG_7202修正.JPG

IMG_7213.JPG

(松平家的家紋)

要爬上一段石階才能進入三層望樓。一、二樓展出高田城的相關資料。

IMG_7208修正.JPG

登上三樓眺望,視野絕佳。

IMG_7249.JPG

橫跨護城河的極樂橋,2002年修復完成,造型優美。驕陽下欣賞周遭的景色,賞心悅目。

IMG_7237修正.JPG

來的時間不湊巧,否則公園內種植的4,000株櫻花齊開,那會是甚麼盛況?也罷,滿園的綠櫻也是一景啊!

IMG_7272.JPG

此時一叢鮮豔的杜鵑吸引了我們的注意,立刻成為搶拍的對象。

IMG_7240.JPG

而河中的噴泉也不惶多讓,為午後的公園增添生氣,陽光耀眼,居然噴出了彩虹,是補償我們沒看到櫻花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發田城 高田城 清水園
    全站熱搜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