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喔,只有攝氏10度。斗大的警告字樣提醒遊客進入坑道要保暖。
佐渡曾是日本的金山、銀山,如今雖然礦脈衰竭,他卻以另種樣貌現身,賺取觀光財。
根據統計,從江戶時代到1989年礦坑關閉,將近400年佐渡金山共出產黃金78噸、銀2,330噸,以現在標準來看並非鉅額,但在江戶時期是對日本乃至於國際影響甚大的重要金庫。
「佐渡金山」是指島上各個金銀礦的總稱,其中,我們要參觀的宗太夫坑是江戶時期的代表,金黃色的入場券,好貴氣。
坑口高三公尺、寬二公尺,在江戶時代即已挖掘。1690採掘及搬運技術發達時作為主坑道,再往兩側挖掘,另有斜坑到從山上往海面下延伸。
這裡保留了當時坑道的遺跡,在主要坑道設置了機械人形,模擬採礦的情形。開放的坑道有好幾條,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體力來選擇。
步入坑道,迤邐長階把你帶著往下走,忽焉又往上爬。岩壁兩旁張貼了圖文介紹,說明採礦工人的工作、生活,簡明易懂。
再看各個坑道內的模擬,從尋脈絡、開坑、架支撐、到採礦,條理分明,加上人偶表情逼真,一下就被帶到情境中。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兼顧知識性和娛樂性,充分達到告知的目的。
礦工的工作辛苦早有所聞,卻沒有機會親眼目睹,開採的金銀讓礦主致富,付出的代價極為可觀。它們的努力造就了地方的繁榮。
坑道中十分貼心,會標註已走的距離。甚至還提供免費Wifi。只是不曉得,有人在此參觀時還會要與外界聯絡?
祈求採礦順利,大豐收的法事,熱鬧萬分,是參觀路線的壓軸。
步出坑外,鬆了一口氣。綠樹環繞中,又是另番景色。
步道連接著展示間,各種模型、數據、圖表,加強說明金礦對佐渡、對日本的貢獻。
增加趣味性,一個密封箱子內放了一塊12.5公斤、價值一億日圓的金磚,只容許一隻手臂伸入,如果可以在30秒內完全取出,可以獲得附有序號的小金卡作為紀念,當然,金磚是不能帶走的。
同時提醒,自平成十三年(2001年)以來,有3,014人完成挑戰。我們這群人中只有老伴把它翻了個身,完全沒辦法。
結束參觀來隻金箔冰淇淋,真是絕佳的安排。應景又解渴。
全區整理得十分乾淨清爽,環顧四週的環境,典雅的老房子,青蔥的庭園,身處其中,十分愜意。
池塘邊是長滿了青苔的石磨環繞。再看介紹,原來都是有年代、有歷史的老東西: 當年用來磨礦石,兩個一套,上面是石英粗面岩、下為花崗岩。功成身退,留給後人是無限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