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就是這樣,在奇形怪狀的石林上,感受在天際如鳥般的翱翔飛行,俯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讚歎造物者的神奇。
然而,這只是想像,只是夢想,全是虛幻畫面。因為,我們來到了土耳其的卡帕多其亞,路上傳來消息,已經連續11天取消乘坐熱氣球的活動。理由是風太大,危險,不安全。
我們仍然懷著一絲希望,因為我們在這裡將住兩個晚上,第一天沒機會,還有第二天呢。
夜晚,來到市集,商店裏全是熱氣球,勾得人心癢癢,直盼望老天賞臉,讓我們飛上天際。
卡帕多其亞,因為數百萬年前火山運動頻繁,古代亞蓋奧斯山猛烈爆發,地表隆起,火山熔岩與火山灰覆蓋附近所有地區,經過長時間沉積,與風霜雪雨的沖刷侵蝕,在不同硬度的岩層上雕琢,造就了這個地區的奇幻地貌。
西臺人曾在此建立帝國,波斯人給了它一個最美的名字「美麗的馬鄉」(Cappadocia)。現代人利用這個特色,發展旅遊觀光,成了土耳其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一眼即可叫出的駱駝岩〉
在這裡,我們可以穿梭在地表千奇百怪的石林間,以自己的經驗為它們定名;鑽入地底、走進地窖、洞穴,近距離的感受穴居生活、讚歎大自然的奇妙和人類的智慧。
鴿子谷,顧名思義,是鴿子群聚的山谷。面對滿眼的奇石山谷,乳白色、兼雜著淺黃色,綠色雜草樹木穿插其中,構成美麗畫面。用力搜尋鴿子蹤跡,「要到傍晚時分才會見到呢。」
戶外山色迷人,室內鄂圖曼人傳統的陶甕燉肉正要上桌。只見師傅把燒得火熱的陶甕翻過來倒出燉得酥爛的牛〈羊〉肉,香味四溢。
這只是在卡帕多其亞展開觀光的「開胃菜」。當地人依照地貌的特性規畫了不同的景區。怪石嶙峋,處處讓人驚喜,歎為觀止。難怪有人給它「月球表面」的稱號。
我們在制高點上俯瞰山谷,一個個石柱有如竹筍般破土而出,奇特景色,美不勝收。
沿著小徑下坡,探訪居住在洞穴中的人家,對這裡的環境更多的體驗。
在葛萊梅露天博物館,則是修道院和教堂~全在洞穴中~的集中地。原來,在西元九世紀之後,基督徒為躲避穆斯林的追殺,躲藏在山谷中,利用奇石開鑿一座座的教堂。
雖然是隱身在洞穴中,教堂的裝飾一點也不馬虎,一樣有穹頂、按照十字形配置空間,有的還有濕壁畫,不同教堂有不同主題,描述聖經故事,保存狀況有好有壞,同樣謝絕攝影。
園區中還有修道士自給自足開墾的田地。
一個碩大的石柱竟然是修女院,裏面分成好多層,充分利用空間,令人咋舌。
壯麗的景觀,奇特的地貌吸引眾多的遊客。當地旅遊業設計了搭乘熱氣球的活動,讓遊客從空中俯瞰、從高處飛掠過聳立的奇岩怪石。而且是近百顆氣球一起在空中翱翔,那是多麼炫的場面。是的,「我要飛上青天!」
來到帕夏貝谷,這個念頭更是強烈。因為觸目所及全是高聳的石柱,遊客在其中行走探索,是那麼渺小。只是穿梭在巨石中,見樹不見林。如果可以從高空中鳥瞰,那是多麼美妙啊。
園區中不僅是單純的石柱,造型不一,很多是蕈菇般,也有人說是煙囪,唯妙唯肖。
巨碩的岩石可以像柔軟的奶油貼在石柱上;
風化侵蝕鑿石穿洞,一層又一層。
艷陽下、藍天白雲的映襯,造型不一的巨石閃爍發光,贏得遊客的嘖嘖稱奇。
〈洞穴內有如迷魂陣,必須緊跟領隊或找尋指示箭頭,否則‧‧‧‧〉
在卡帕多其亞,不僅地表迷人,地下更有另種風景。在凱馬克利Kaymakli地下城,見識到當時基督徒如何利用這地理上的特色躲避迫害、求生存、保命的作法。
進入之前,領隊再三提醒有幽閉症的、腰腿不好的最好不要進去。因為其中一個洞窟連著一個洞窟,往下可以深達7、80公尺,分成八層,目前開放四層。
狹窄的地方只能一人側身而過、低矮的通道必須彎腰、半蹲前進,有的還有相當長度,遇到人多阻塞還真難行。
〈磨成圓形的石塊可以充當卡榫,抵住入口〉
〈筆直陡峭的通風孔道〉
裏面一應俱全,有房間、有教堂、有廚房、有馬廄,還有通風管道,讓多達5,000以上的人們可以居住無礙。遙想當時人們曾在其中居住、逃生、避難,是那麼的不可思議。
回到地面,深呼口氣,也張大眼睛,因為處處是奇景,忙著捕捉難得一見的大自然奇景,同時心中直唸「老天,賞個臉吧,讓我們可以飛上青天」。
一天行程結束,導遊宣佈,「明天還是不能飛!」理由是風速超過安全係數,不適飛行。全團哀嚎、惋惜、歎息和熱氣球失之交臂,扼腕不已。就這樣,難忘的卡帕多其亞之行,留下了那點遺憾,至今仍在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