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G3448.JPG修正.JPG     

〈絲縷玉衣,南越王趙眛的殮服。〉

 CIMG3545.JPG修正.JPG  

〈玉舞人,3.5公分,圓雕。南越王趙眛的陪葬品。〉

 CIMG3475.JPG修正.JPG  

〈角形玉杯,南越王生前用酒具。〉

 精緻的玉器,件件值得細細欣賞。這些全是南越國第二代君主趙眛墓穴中的發現。

CIMG3409.JPG修正.JPG   

1983年,建築工人在廣州市區的象岡山挖地基時,意外的發現這座鑿空山體,以紅砂岩堆砌成陵墓,是嶺南地區發現規模最大、墓主身分最高的陵墓,出土隨葬品1000餘件,是中國近代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也是第一個考古挖掘出帝印的陵墓。

CIMG3406.JPG修正.JPG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立面石牆浮雕男女越神手操蛇,象徵越文化、週邊是龍紋圖案,象徵漢文化〉 

南越國,大約是西元前204112年,西漢時期,存在於嶺南地區」的一個國家,國都位於番禺〈現廣州市〉,疆域包括今日的廣東、廣西大部分、福建小部分、海南、港澳和越南北、中部大部分地區。建國後向西漢稱臣、交惡、交心,最後為漢武帝所滅。正因為這樣的淵源,使嶺南免於戰亂,「和集百越」政策下促進了中原移民和南越土著部族間的融合,中原文化和漢字進入,嶺南文化也得以保存並發展。

IMG_2835.JPG修正.JPG

CIMG3430.JPG修正.JPG   

鑒於原來陵墓採用廣州附近蓮花山的紅砂岩,決定在遺址上興建博物館時,建築師莫伯治同樣採用了紅砂岩作襯面,莊重而不沈悶。

CIMG3425.JPG修正.JPG  

 CIMG3427.JPG修正.JPG

 參觀者必須登上台階步入大廳,再循半圓筒形頂光棚通往上方的古墓區。 

南越王墓道.jpg   

南越王墓道對照.jpg  

 費時十年打造的博物館,透過實境、實物、圖示、模型、復原物等不同方式向大眾展示這個兩千餘年前王國的種種。來到古墓墓道口,再沿階梯深入地下。墓道長10.3公尺,原來填滿泥土和大石塊,以防盜掘。巧妙的機關門,說明墓穴闔上的作法。墓室間的發現說明當時還有殉葬活人的作法,包括了墓主的四位夫人、廚役、樂伎、衛士等15人。

IMG_2817.JPG修正.JPG   

厚實、粗糙的石壁,行走在其間,有如進入埃及金字塔墓穴同樣的感覺,充滿了神秘、詭譎的氣氛。

  CIMG3502.JPG修正.JPG  

〈組玉佩,長60公分,32個飾件組成,自胸至膝覆蓋在玉衣上,顯示南越仍保留先秦時期用玉傳統〉

CIMG3435.JPG修正.JPG   

出土的珍貴文物另闢專區展示,優秀的講解員在寬敞的展間,帶領觀眾進入時光隧道,認識這個嶺南王國。「眼見為憑」, 許多是漢墓中首次發現的精品,引來聲聲讚歎,真是孤陋寡聞,過去從來不認識這些。

 IMG_2824.JPG修正.JPG  

南越絲縷玉衣陪葬玉壁.jpg    

絲縷玉衣,是「鎮館之寶」。出土時,玉片散落在地,蛛絲馬跡說明2291片玉全用麻布和絲線黏貼連綴而成,不同於過去在漢墓中發掘用金、銀、鋼等金屬縷絲穿綴成的玉衣,而且形制完備,遺體上下有著大量的玉壁,以保屍身不腐。是歷年發掘西漢玉衣中年代最早而且唯一用絲縷串綴的。

南越絲縷玉衣.jpg

CIMG3451.JPG修正.JPG   

作為南越王的殮衣,全長1.73公尺,分為頭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褲筒和鞋六部份。專家花了三年才修整復原,呈現在今人的面前,重現當時墓葬時的情景。

南越王文帝行璽金印.jpg   

黃金鑄成的文帝行璽金印,印鈕為盤曲的遊龍,印面為小篆陰文的「文帝行璽」四字,是中國考古發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也說明南越國第二代君主趙眛雖然對漢朝稱臣,但在國內仍然稱帝。

 CIMG3472.JPG修正.JPG

CIMG3474.JPG修正.JPG  

南越王墓共出土各式玉器244件,全由軟玉,分為禮儀、喪葬、裝飾、器用四類。這件「角形玉杯」是用一整塊青玉雕成。犀牛角造型,口橢圓、腹中空,高18.4公分、口徑5.96.7公分、口緣厚0.2公分、重372.7公克。玉匠巧妙的用陰刻、浮雕等多種工藝手法,在器身上佈局各層紋飾,再打磨,至今份射出溫潤的光澤,難怪被譽為「漢玉中的稀世之寶」,是禁止出境的文物。

  CIMG3492.JPG修正.JPG

南越王博物館館徽.jpg  

器形繁多、紋飾豐富,有幾何紋和動物紋,其中又以龍鳳紋最常見。這塊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直徑10.6公分,重0.5公分,青白玉雕成。出土時位於墓主右眼的位置。玉佩分內外兩圈,內圈透雕一條遊龍,外圈為鳳鳥,站在龍的前爪上,回眸凝望遊龍,彼此似在喃喃細語,妙韻天成。雕工細緻、構圖完美和諧,加上龍鳳相對,寓意吉祥,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選它作為館徽,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CIMG3464.JPG修正.JPG   

〈承盤高足玉杯,通高17公分,由高足青玉玉杯、遊龍銜花瓣玉托架、銅承盤三部份組成,包括了金、銀、玉、銅、木五種材料作成。可能是南越王生前用來承聚甘露、服用長生不老藥的器具〉

CIMG3483.JPG修正.JPG  

 南越玉勾帶2.jpg  

〈金鉤玉龍,長11.5公分、厚0.5公分;金鉤長5.9公分、寬2.6公分,重100公克。回首張口呈S形的青玉龍和金質虎頭形成一幅龍虎爭鬥生物景象。不同材質作成一件器物,反映工匠的巧思手藝;另有鉤帶多個〉

 CIMG3513.JPG修正.JPG  

〈錯金虎節。上有銘文「王命:車徒」,錯金虎斑紋,姿態生動威猛,用來徵調戰車和士兵,再適合不過,屬於重寶〉

 環視四週出土物,不由得不感佩先人的技藝高超,南越雖然遠離中原,其文化水準之高,絕不容忽視。

CIMG3530.JPG修正2.JPG   

不只是玉器,各種青銅器也值得欣賞,而且透露若干資訊。出土的18件漢式銅器中,有九件器身上有「番禺」或「番」的銘文。番禺是今天的廣州,在秦朝時是南海郡的郡治,南越國時為國都。銅鼎說明廣州建城己有2200餘年的歷史,是廣州城市建設史的重要物證。

 南越青銅樂器.jpg  

銅鈕編鐘和其他樂器的出土,則是南越國樂律、舞蹈的證據,除了源自中原的禮樂外還有當地的舞樂。

CIMG3525.JPG修正.JPG   

〈出土的屏風已朽爛,此為根據落在主棺室的銅構件和漆片復原件。是漢代考古首次發現的漆木屏風。中間屏門可以向外開啟,兩側翼障可展開,下部是人操蛇的托座〉

南越王博物館燒烤.jpg  

〈南越人所用燒烤器具及示意圖〉

「要了解嶺南文化,首先要看西漢胡越王博物館。」廣州的史學家驕傲的宣稱,諸侯王墓發掘之後,能夠獨立在遺址上興建博物館的,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同時,出土文物是秦漢時嶺南文明燦爛、多元、兼容並蓄的有力見證。

 CIMG3560.JPG修正.JPG 

〈優秀的講解員帶領我們認識南越國〉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旅遊不只遊山玩水,有機會踏進博物館,汲取養分,總是讓人心滿意足。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全站熱搜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