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IMG2629.JPG修正.JPG  

要到飛霞山風景區的主要景點「飛霞古洞」,沒有陸路可到,必須搭船過小北江才能抵達,進入這個道教第十九福地。江上無橋,擺渡過江,正是道人所說的「渡人渡己渡過江」。

CIMG2630.JPG修正.JPG 

 登上碼頭,天地閣迎接訪客。

 飛霞山紫荊花.jpg  

穿過洞門,盛開的紫荊花隨風飄落,在溝壑間形成美麗的花河,如同東瀛四月間的櫻花美景,讓人眼睛一亮。

  CIMG2638.JPG修正.JPG    

高大的牌坊「飛霞古洞」立在路邊。中間一大紅「福」字,後方是孔老夫子像站在孔聖廟前。柱上兩幅對聯「飛峽奇峰三教同供溯古遠 霞山勝景萬方趨奉樂今朝」、「飛來福地劫後重生新世界 霞氣靈光眼前又見舊莊嚴」,交代了此地的歷史背景。

CIMG2704.JPG修正.JPG   

原來這裡是廣東省最大的古建築群,是嶺南最大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道場,總建築面積約五萬餘平方公尺。飛霞山自開山到成為道教仙山至今已超過2250年。飛霞古洞是飛霞洞、藏霞古洞、錦霞禪院等古建築的統稱。

 CIMG2640.JPG修正.JPG  

由於時代久遠,加上天災等因素,曾經繁華一時,香火鼎盛,甚至眾多老人群居的場所,傾圮、倒塌、廢棄,經過多次的修復,牌坊是1998年所建。最近一次整修開放是今年年初。

 CIMG2632.JPG修正.JPG  

我們搭乘交通車登山前往飛霞洞。

CIMG2649.JPG修正.JPG    

1911年落成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道教修道場所,有著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黎元洪的題字,除了「飛霞洞」三字外,門聯「飛龍〈者羽〉鳳 霞蔚雲蒸」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飛霞山古洞門聯.jpg

CIMG2680.JPG修正.JPG  

 

 CIMG2683.JPG修正.JPG  

「三教同山、三祖同殿」,是清末商人麥長天的構想,花了十七年時間完成建設,吸引了眾多香客和來到此地靜養的人們。 

CIMG2691.JPG修正.JPG    

建築物全是石造,石階連接著四進六層的眾多廳堂樓房。歷經歲月滄桑的房舍、石階、石牆、屋瓦,有斑駁、有苔蘚,靜靜接受風吹雨打,迎接過客。

CIMG2657.JPG修正.JPG

 CIMG2669.JPG修正.JPG  

CIMG2673.JPG修正.JPG   

儘管房舍已老舊,各種裝飾色彩已淡,但是仍可看出當年興建時的講究。

 CIMG2655.JPG修正.JPG

CIMG2674.JPG修正.JPG

CIMG2696.JPG修正.JPG  

居高臨下,環顧四周,不遠處山腰有一道士狀的石塊,俯視著飛霞洞。我們從下往上,「道士」一直注視著我們,如影隨行。這裡還真是如古人所說的「福地」,有仙庇祐!?

CIMG2666.JPG修正.JPG

CIMG2663.JPG修正.JPG    

相傳,黃帝二庶子太禺、仲陽流落嶺南,在飛來峽飛霞山一帶隱居讀書,潛心修煉,修道成仙。因此,飛來峽古稱禺陽峽。在飛霞洞的後方有一「軒轅黃帝殿」,可供遊覽。但是,眼看陡峭的石階,我們放棄了,選擇下山。

CIMG2675.JPG修正.JPG

CIMG2693.JPG修正.JPG 

CIMG2653.JPG修正.JPG

CIMG2699.JPG修正.JPG  

飛霞山古洞裝飾.jpg      

順著層層石階,參觀各廳堂石室庭院。處處可見建築的用心和精緻的裝飾。石造建築特有的沈穩,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CIMG2717.JPG修正.JPG   

再度搭乘交通車前往三、四百公尺外的藏霞古洞參觀。它比飛霞洞要早蓋了數十年,始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相傳,當時湖北祖師陳夏始雲遊至此,十分欣賞這塊「金龜背上有形跡,仙鶴回頭兩頭抱」的地方。清遠人林法善集資動工興建,費時七年竣工。

CIMG2709.JPG修正.JPG黎元洪.JPG

〈名山洞府四字出自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黎元洪之手〉

CIMG2711.JPG修正.JPG   

因為天空中的雲霞飄到這裡很少流動,經久不散,「藏霞」之名因此而來。門聯「藏運丹田永遠長生脩峽裡 霞歸古洞常存不老隱山中」道盡一切。

飛霞山藏霞古洞屋頂.jpg  

 飛霞山藏霞古洞裝飾.jpg  

藏霞古洞位於密林深處、幽谷之中,據稱上午和黃昏時分 道場因地形關係,雲霞進來流動會變慢,經久不散,房舍深藏於虛無縹緲之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可惜無緣得見。

 飛霞山道姑.jpg  

  正在四處張望,讚歎古建築之精美,不遠處一位藍衣道姑也在盯視我們。趨前問候,原來,她是「道醫」,自外地前來此處修行,同時為需要的人們把脈施藥處方。萍水相逢,有緣相見,也是難得的機緣。

飛霞山豆花.jpg   

重回碼頭,講解員大力推薦當地的豆花。「我們這裡好山好水,作出來的豆花自然香甜可口」。

 飛霞山孔聖廟.jpg  

離開佛教、道教的道場之前,瞻仰孔聖廟是必須的,才能讓在儒釋道三教合一勝地的遊覽周全。

CIMG2609.JPG修正.JPG    

事實上,在飛霞山風景區還有一處重要景點,那是飛來寺。這天稍早,我們在北江作了一趟短短的遊江之旅。其實嚴格說來,是在北江的支流小北江遊船,曾經經過這座傳說甚多的寺廟。

 小北江河鮮市集.jpg  

我們是在白廟漁村碼頭登船的。村子相當安靜,沿江岸邊是村民擺設的河鮮攤販。船東說,白廟這裡過去曾是鹽關,所有運鹽的船隻到了這裡一定要停靠納稅,市面相當熱鬧。他的爺爺、父親都是靠著行船為生的。現在,漁村發展旅遊,遊客前來欣賞兩岸山水,也會在船上享用河鮮餐。

 小北江遊船.jpg  

遊船朝東航行,青蔥山嶺夾江。

CIMG2563.JPG修正.JPG  

先通過紫竹林,這是一座尼姑庵。

 CIMG2576.JPG修正.JPG  

在它對岸是飛來寺。相傳梁武帝普通元年〈西元520年〉時,在此修道的黃帝的二庶子太禺、仲陽作法,把安徽延祚寺連根拔起搬到此地,也因而得名「飛來寺」。是嶺南三大古寺之一。

CIMG2575.JPG修正.JPG  

CIMG2579.JPG修正.JPG   

船東特別指出,飛來寺在去年的超級颱風中,受災嚴重,最近才修復。而更早在1997年,飛來寺遭到一場千年浩劫,特大山洪引發土石流,摧毀了寺院大部分建築、珍貴菩薩塑像,損失慘重。全寺經過七年的整修以現今的面貌示人。   

小北江雲彩.jpg       

此時天際雲朵彷如一位少女仰頭的側臉。須臾間,雲氣變化,少女變成了婦人。不得不讚歎大自然的奇妙。

CIMG2613.JPG修正.JPG

小北江二維掃碼.jpg   

遊船折返碼頭,迎面的是一座現代的鋼筋水泥橋橫跨江面。橋上通行的是高速鐵路。時代在變,進步的腳步把樸實無華的漁村帶入現代,買賣全用二維條碼,不變的是那在密林中的古洞和幽靜的靈氣。

arrow
arrow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