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IMG6185.JPG          

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大門上的兩行字:「旅遊長見識  行走即讀書 張賢亮撰書」,心有戚戚焉。但是,孤陋寡聞,誰是張賢亮?導遊回答:「他是名作家,這個影城是他創辦的。」哦,來聽聽他從文學跨足影視到旅遊界的故事。

 <序幕>

 CIMG6008老照片效果.JPG

1962年,在寧夏農場接受勞改的張賢亮走過曠野來到鎮北堡,一個明清時期在邊塞地方興建的許多兵營中的一個,但已傾圮,成了一個羊圈。但是土寨子、沙礫、石子,那種荒涼、殘舊、悲壯,呈現的衰而不敗的雄渾氣勢,在天地間延伸;在賀蘭山腳下的茫茫大漠中,平添黃土地的特殊魅力。

CIMG5984.JPG  

CIMG6181.JPG 

1993921日,張賢亮以知名文學家的身分跨足旅遊界,在毫無風景名勝、「一片荒涼兩座廢墟」上打造鎮北堡西部影城,在全大陸旅遊界獨樹一幟,文學家搖身一變成了企業家,各路人馬紛紛來此取經。能夠如此成功,靠的是他出賣了鎮北堡特有的「荒涼」,還有他自己說的,是「文學」。

影視關係.jpg 

 (左上順時鐘依為:張藝謀指導鞏俐拍攝「紅高梁」;張賢亮與謝晉導演討論「牧馬人」拍攝;被改變為影視片的海報;演員斯琴高娃對鎮北堡的讚賞留言)

張賢亮的作品在十餘年間有九部被搬上大銀幕和電視螢幕。他向製作人、導演推薦鎮北堡的「廢墟」,美術設計根據劇情,在黃土中發揮創意。影片殺青後,留下場景、道具甚至服裝,公開展示。迄今保留的有200多處影視片場景,包括近期的「大話西遊」、「錦衣衛」和「刺陵」等。

電影場景集錦.jpg 

(左上順時鐘依序為老人與狗、紅高梁、牧馬人與芙蓉鎮的場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導演謝晉首先改編他的作品「靈與肉」為電影「牧馬人」,受到國際影壇矚目。緊接著影片「老人與狗」,同樣情形。而張藝謀的「紅高梁」也是在此拍攝,主演的鞏俐一炮而紅,躋身國際影壇。因此,鎮北堡西部影城大聲的宣告:「中國電影從這裡走向世界」。 

<場景一    明城>

CIMG5971.JPG  

通過葵花走道,樑柱上張貼的全是曾經在這個影城搭景拍攝的電影、電視劇,以及園區的路線圖。

角色扮演.jpg 

進入影城,準備好作角色扮演。

 CIMG6005.JPG    20170410094721_IMG_6759.JPG 

影城的地標「月亮門」,特別醒目。是每個遊客必定留影的景點。

CIMG6029.JPG 

CIMG6022.JPG 

居高臨下,俯視全景。遠處的城牆關卡,正是當年兵驛在此防禦來自賀蘭山外的侵擾者。遊客到此一遊,不只看到「修舊如舊」的邊關,它還是明長城的遺址。進入內部,地底下陳列當年出土文物樣貌,踩在腳下隨著透明壓克力觀看,更有感覺。

CIMG6146.JPGCIMG6030.JPG   

「明城」首建於明弘治年間(西元1500年),取名鎮北堡。1738年毀於地震。如今復建,旌旗飄飄,有如進入時光機。有時間、有體力,可以逐間參觀各個展示場所,全是影視片留下的場景,慢慢回味影片情節。「大媽」,我,節省體力,緩緩步向城外,向下個景點移動。

 <場景二    老銀川一條街>

 老銀川一條街.jpg

2012年,97個工作天打造出這條以銀川步行街「柳樹巷」為本的老銀川一條街。張賢亮把文學「立體化」,他要遊客注意每個街面、店舖、房舍,每一處都有當年的時代特色,是歷史景觀。建材很多是他在各地紛紛「城市化」大量拆除舊房舍時收購來,然後在這裡「復舊」的。  

CIMG6058.JPG 

曾經,在1949年前,銀川人口不足六萬人。全城只有慈禧太后留下的英國發電機照明公家機關,全城居民入夜後還生活在中世紀。

車站及戲園.jpg 

一直到1958年,汽車站是主要對外交通的「大門」。在上世紀5070嚴格控制人口流移動的年代,沒有「路票」買不到車票、住不到旅社,車站是「盲流」人口的庇護所。那種擁擠、混亂曾是老銀川人記憶的一部份。車站,見證了大陸人口自由流動的變化,誰也想不到可以四處旅遊的今天。張賢亮:「珍惜、回顧歷史,才能展望明天。」

當時居民唯一的娛樂場所「承天寺戲園」和車站,並列老銀川一條街的大門,自有其用意了。

懷遠樓對照.jpg

走著走著,一棟維多利亞式小洋房「懷遠樓」出現眼前。趨前讀說明牌:「馬鴻逵(寧夏主政者)專門為接待蔣介石和宋美齡而修建的。建於1936年,毀於1957年。原址在銀川中山公園內。」

宋美齡.jpg 

趕緊入內參觀。有好大一間展示室,介紹了當時的珍貴照片。看板上指出,儘管銀川地處邊陲,蔣介石先生曾三訪寧夏。1934年及1935年兩次前來,和馬鴻逵談「圍堵」紅軍。但是馬並未與共產黨正面接觸。1942年三度訪銀川,偕同夫人宋美齡同來。宋離開後即赴美訪問,在美國會發表演說,受到美國朝野的重視。抗戰期間,馬則派軍旅有力阻擋日軍對陝、甘、四川的侵略計畫。

蔣中正與馮玉祥.jpg 

參觀到這裡,深深感覺到張賢亮「還原歷史」的用心。走回街上,民國15年北伐期間,馮玉祥等人駐在寧夏的總司令部和總政治部,以1:1的比例複製呈現。古今照片比對,彌足珍貴。

CIMG6089-vert抗日標語.jpg 

再張望,好多抗日標語躍然眼前。在台灣,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看過這類鏡頭了。

寧夏第一中阿學校對照.jpg 

另一邊,「寧夏省立第一中阿學校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設立 校長馬鴻逵題」的匾額高掛一間學校的門楣。原來,這裡是馬鴻逵用父親遺產設寧夏中阿學校,並設女童班,教授漢語、算術、、阿文、古蘭經、伊斯蘭教義等。

寧夏第一中阿學校.jpg

1980年學校拆除。張賢亮買下原建築的雕梁、楞木柱、基石,在此複製,院內完全是原貌原件。他要突出寧夏的穆斯林教民在注重婦女教育是開風氣之先,同時提醒在城市化建設中保存老舊建築構件的重要性,那些看似建築垃圾的物件其實都是歷史文化的載體。看到這裡,「大媽」,我,陷入沈思。回味張賢亮點明的:「在這裡可以看到一個遠去的歷史背影,體會到百年不過一瞬間,所以要珍惜今天,有生氣、有滋味的活著,時時回顧消失的昨天,在對比中產生幸福感。」

<場景三  清城>

清城入口對照.jpg 

CIMG6171.JPG  

1993年張賢亮來到修繕前的清城堡和今日「大媽」站在城堡前的照片一對照,立即可以看出張賢亮團隊付出的努力。

甕城對照.jpg 

進到甕城,也可以看到新舊之間的差別。

CIMG6149.JPG 

這裡和明城一樣,以電影、電視劇拍攝後留下的場景為主要展示。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張賢亮個人收藏品,包括老的建築構件、服裝等,他在各處「搶救」下來的古物、有歷史價值的「寶貝」,在偌大的「百花堂」展出。

CIMG6125.JPG 

而最最讓「大媽」,我,感到興趣的是「張賢亮紀念館」。典雅的中國式四合院建築,條理分明的介紹這位文學家、企業家的生平。

張賢亮紀念館展示品.jpg 

張賢亮(1936年~2014),江蘇人。年輕時即才華橫溢,發表詩作。然而,也是詩作「大風歌」讓他受到批鬥,被打為右派,在寧夏勞改、管制、監禁22年。1979年平反,第二年重新執筆,再次立足文壇,受到重視。1993年,創設鎮北堡西部影城,才智手腕令人側目,也贏得「文化產業十大傑出人物」美譽,其他獎賞包括了「十大慈善家」、「十大收藏家」、「十大才智人物」等等。2008北京奧運,他是聖火寧夏段第一火炬手。2010年始,他每年以個人名義捐贈150180萬元給「救生行動」,協助寧夏貧困患者。

影城 001.jpg 

鎮北堡西部影城行,超乎想像的有深度。不能以其他國家的影城來看待。短短三兩個鐘頭,走入歷史、重溫故事,認識銀川、學習生活。所受到的的衝擊,足夠慢慢咀嚼。就像張賢亮說的:「在影視城進來~出去之間,你的精神會受到一次歷史的浸潤。今天,隨著閱讀習慣的改變,作家也會改變寫作方式,在大地上書寫。旅遊一樣可以閱讀,『行走』即『閱讀』,一定會有所獲。」

「大媽」,我,受教。

CIMG6127.JPG

<外一章>  

 溫泉小鎮街景.jpg   

就在鎮北堡影城的正對面,有一個新興的「溫泉小鎮」,這裡有餐館、飯店、大型演藝廳、葡萄酒觀光工廠及博物館、美食街等等,完全是人工打造的景點。是當地「扶貧計畫」中,配合影城的吸引人潮,形成一具有絲路重鎮、清真美食等西部人文文化特色的旅遊圈,創造就業機會和財富。

溫泉小鎮集錦.jpg

當天晚上,我們就住在其中一間飯店內。利用傍晚和清晨一點零星時間,繞著小鎮四處逛逛。還沒有到旅遊旺季,遊客不多,略顯冷清,卻不影響她的整齊、美觀。但是和影城相比,她更像是攝影棚內的佈景。雖然這裡有各式溫泉,可以泡湯,也是她主打的項目,但是我沒有去,是全程唯一放棄的節目,因為,「大媽」,我,害臊。

 

arrow
arrow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