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在南疆各地奔波,加上拍照耗時,
午餐是走到哪,吃到哪。
拌麵、抓飯、烤肉串、加上新疆人不可或缺的『食囊』*,
是標準的「風味餐」,
人人吃得叫好,吃得飽足。
*註:『食囊』,是一個字,音「囊」。
「食」字旁加「囊」,電腦中打不出來,就以『』代表。
『食囊』,是新疆主要「少數民族」維吾爾族的主要麵食。
在維吾爾語中,指的是「烤麵餅」。
沿路走來,鄉村、城鎮,只要有市集地方,就有「食囊」,
而且是現作現賣,堆得高高的吸引顧客上門。
基本上,一定要有個烤炕,很像倒扣的寬肚大水缸,
先用柴火把炕燒熱,再把擀好的麵皮貼在炕壁上。
麵皮可大可小,完全看各地人民的習慣,
有大如鍋蓋、有小如碗口的,有厚的、有薄的,
有抹些油再沾上芝麻、蔥花,加點變化的。
也難怪傳說中的「新疆十八怪」中,
就有一個是「吃的烤『食囊』像鍋蓋」。
我們雖然沒有看到最大的,但沿途買到的也不「輸陣」,
導遊小艾特地充當模特兒,讓大夥兒拍照。
在後來的路途中,誤了用餐時間,還真的發揮功能,
而且隨時補充,成了旅途好伴侶。
由於『食囊』是烤熟的,含水量很少,在氣候乾燥的新疆,
放個十天大半個月都不會壞。
出遠門,都會在腰上的布兜裏裝上一些,
肚了餓了,掰上一些裹腹,省錢又方便。
(『食囊』搭配酸奶及辣菜,讚)
而用手掰『食囊』,分成一片片再吃,是當地的習俗,
因為,這象徵了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
一個『食囊』餅大家吃,
表示一夥人同心同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吃『食囊』,可以空口吃,可以夾肉吃,
也有在烤製時就包入了羊肉,成了羊肉餅。
在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市,塔吉克人聚集處,
我還看到包雞肉的。
一隻隻全雞疊放在一起作號召,和烤餅形成有趣的畫面。
一路走來,幾乎餐餐有『食囊』餅,
在天池的餐廳外,還看到樹幹上,
著名藝人任賢齊拿著好大一張『食囊』的留影。
一問之下,原來是他到此遊玩留下的紀念照,
也為『食囊』作了最好的代言宣傳。
當然,在南疆,羊肉是主要的肉食。
公路上、卡車上有羊隻;山坡上有趕羊的。
餐廳門口有宰殺好的羊肉。
烤羊肉串是最常見也最方便的。
紅柳樹枝是最好的串架,樹汁可以讓肉更甘美,
但紅柳受到保護,一般都改用鐵絲了。
一碗拌麵加上兩根肉串,香噴噴、熱騰騰,讓人飽足。
原本怕羊羶味,但是嚐了一口後,連聲叫好的大有人在。
或者換盤抓飯,一樣可口。
一些羊肉、一些蔬菜,先拌炒,再加入生米攪拌,
不時加入羊油,增添香氣,再燜煮。
鍋蓋掀起,油亮亮的抓飯讓人掉口水。
小吃舖、飯店,擺盤不同,但是味道一樣香甜。
在喀什,一家強調維吾爾風格的餐廳,
從一進門到用餐區,處處考究,還有歌者演唱傳統歌謠,
琴聲、歌聲,伴著我們吃的還是拌麵、抓飯、羊肉串和『食囊』。
兩週下來,用餐地點各式各樣,
大多都簡樸、清爽。
在喀什,意外的竟然在一處有歷史的建築中用餐。
當晚抵達是已是深夜近十點。
餐廳位於漂亮現代化旅館的後方,標榜的是「漢餐廳」。
飯菜普通,但是,餐廳內部的格局雖陳舊卻別有風味,
果不其然,餐廳負責人說:「這裡是英國駐喀什總領事館的舊址。」
她還開了幾個廂房的燈讓我拍些照片。
可以看到天花板、壁飾、窗台、壁爐的講究。
可惜當時外面漆黑一片,無緣見得外觀。
所幸,隔了兩天,回程時我們又再下榻同一旅館,
特地再訪老宅邸。
這回弄清楚了,1908年(清光緒34年),英國在喀什設立總領事館。
簡明的西式建築,是英國官員異國生活的據點,
同時,也是探險家奧利爾史坦因及斯文赫定等人東來的驛站。
院子內150歲的大榆樹,更見證著這一切。
旅館本身提供的是精緻的餐點。
豐盛的自助式早餐,一掃之前旅途困頓的狼狽。
但是,也不是所有飯店都如此。
在和田,這個以出產玉石著名的城鎮,
東南沿海城市人人們前來「淘金」發財,
落地生根,投資飯店、旅遊業。旅館多以江浙地名、省份名稱命名,
我們住的浙江大酒店,門面、內部設備還不錯。
只是,絕對沒有想到,第二天早餐的地點,居然是八樓的一間小房間。
不只我們這個團體,其他客人也擠在一起,
簡單的幾個炒菜、饅頭,就應付了事,
和漂亮的門面完全表裡不一,令人驚訝、失望。
看到這個模樣,不禁想起沿路吃的『食囊』,
雖然簡單,但是夠勁、夠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