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兄弟相見歡。
機場相見一剎那,歡愉之情逾於言表。

這趟美國行,主要是探望Nan哥和Yun嫂。
說來,這麼多年還是老公頭一次和他二哥在美相聚。
兩人為此不知往返多少電郵,
一個希望儘可能讓我們賓至如歸;
一個不希望太叨擾;
二人的「追根究底」個性,只有一句話:「一家人」。



從芝加哥到
Nan哥住的Moline有三個小時車程,
因此先到途中,他過去住過的Neperville稍作停留。
這裡,他曾經自己畫圖、監工,打造自己的住所,
羅馬式的廊柱、美國南方情調的房舍,在鄰居之間相當突出。
十多年前,我利用出差的機會,還在這裡借住過兩宵。
如今,房子轉讓、工作變遷,Nan哥也有了好伴侶。



這些年,
Naperville變化很快,不要說我對它沒有印象,
Nan哥也連連歎道,「變了、變了」。
不過,小鎮的尊重傳統,令人眼睛一亮。
雕像對二次大戰出征、無恙退役的五位鎮民致敬;
路邊樹立募兵的看板,格外吸睛。
市立樂團的演奏一直受到鎮民的歡迎,伴隨民眾走過無數歲月。
如今,每年的夏日音樂會更是重頭戲,
演出
Naperville 自己的音樂、當然還有美國的、世界的,
樂隊要陪同大夥兒迎向未來。
本地出身的記者、作家、歷史學家Genevieve Towsley女士(1907~1995)
透過專欄、寫作,記述本地社區、人們、教會的點點滴滴故事,
她願意傾聽你的訴說,經由她的筆和更多人分享。



溫馨的家,歡迎我們的到來。
體貼的安排,讓我們在短短時間內,深入瞭解他們的生活、工作,
當然,還有一敘兄弟情。
話匣子一開就忘了時間,
不管我們的哈欠連連,
從小時候的生活點滴,聊到對爸爸媽媽的思念….
話題縱有重複,卻是那麼不厭其煩,確認一些細節。



Moline
是個寧靜的市鎮,
因有密西西比河流經,
帶來便利的航運、水力,
週末可以搭乘高大的輪船遊河、吃飯、跳舞。




平日則有水上「計程車」,搭載人們往來河的兩岸,
一樣可以體驗河上風情。



1848
年,佛蒙特州一位有眼光、野心勃勃的鐵匠John Deere到此設廠,
生產農機具~不銹鋼頭的犁,
針對市場需求,在美國中西部大受歡迎,從此一帆風順。
Moline市中心,有一陳列館,展示各種產品,
觀眾可以自行攀爬、撫摸、感受。
當然,隨著時代的演進,生產產品推陳出新,
從傳統的耕耘機、犁具到收割機,包括玉米、穀類、林木,無所不包,
規模之大,令人咋舌。
公司的口號是:「凡對土地相關的我們都有所承諾」。
(中共領導人習進平最近到愛荷華州下田操作的機具就是它們的產品)



Nan
哥正是這個公司的一員,
他帶我們到總部,Deere公司世界總部參觀。
展示廳更為寬敞、明亮,除了看到更多的機具,
還有公司歷年發展的介紹,
和一路走來人民生活的變遷,
陳列多元、生動,有如一座民俗博物館。



「假如公司像公園」,正是這裡最好的寫照。
委託知名建築師Eero Saarinen設計、打造,
簡明線條的辦公樓層、流暢的動線、和大自然的親近,
1964年設立後,贏得業界無數的讚美和肯定。





戶外綠草如茵,湖水蕩漾,天鵝成群,
還有鹿隻出沒,而鹿(Deer)正是公司Deere的標誌。
辦公空間寬敞明亮不說,中庭的大花園,宛如一座大溫室,
各種植物、花卉,賞心悅目,置身其間,真是不知人在何處。
心想:「在這種地方上班,要不全力付出,還真難咧。」



走訪
Nan哥辦公室,聽他工作的經驗、趣聞、不快,
人間沒有什麼不可以說的,真是暢快!



兄弟相見,多少童年往事重現眼前。
兄弟倆都喜歡運動、尤其是Nan哥,勇於嚐鮮,上山下海,無所不能。
他不忘展現新本事:蛇板,比滑溜板再上一層。
Yun也不賴,在Nan哥的「耳提面命」下,練得一身好本事。
把握有限的時間,乒乓、游泳、桌上足球,都要比畫一番。
歡笑聲中,忘掉煩憂、彼此的距離更近了。



Yun
堅持在家中一展手藝,中西併陳,展現她的聰敏、好學、機靈。
跨越千山萬水,在Moline 的相聚,短暫卻緊湊、精彩,
是美國行的重點、是高潮,親情濃郁,無可取代,回味無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