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走進劇場,進入劇本刻畫的情境
隨著演員的喜怒哀樂而動情
反射到自己的經驗、背景
感傷、哀怨、驚歎、悸動、歡笑….
情緒得到抒發
期待另場的演出
而當你化作劇中人參與演出
又會是什麼感覺?
過去十週,一週三個小時的課程
資深劇場演員林麗卿帶領我們十七個人
藉著遊戲活動認識彼此
從記住同學的姓名開始培養默契
團隊合作在戲劇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
無論是幕前幕後工作人員
必須全心付出才能造就一場成功的演出
我們來自四面八方
年齡層跨越三十歲以上的差距
生活經歷截然不同
在課堂中、在老師的帶領下
坦然的分享各自生命的故事
有人的遭遇就像在戲劇中看到的不可思議
有人像溫室的花朵從來不知人間疾苦
有人面對疾病纏身奮勇面對挑戰坦然渡過難關
在抒發情緒的過程中,有人跨過了多年的「心障」
在各種遊戲中訓練我們的肢體、腦袋的協調
在活動中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這些和戲劇有什麼關係?」大夥兒難免有了懷疑
「有的」,麗卿老師,一位資深的劇場工作者,能演能編能導
從活動中觀察學員們的反應、適應、口條、聲音
作為她安排我們戲劇呈現時選角的參考
(吸血鬼活動,練習聲音的釋放、肢體的伸展)
一堂又一堂課下來
全部人都能放開專注投入各種活動中
老師開始給我們劇場表演的基本知識
透過捉對練習訓練我們即興反應
還有聲音的釋放和情緒的掌控
連帶對台詞、節奏都有了概念
林麗卿老師在演出之外從事戲劇教學推廣
在和年輕學子的互動中瞭解孩子們的需求
共同創作劇本「我的未來誰的夢」
並帶領「人文展賦劇團」和青年學生、社會人士
巡迴各地共同演出呼籲大家一起重視親子間的溝通
「請你聽我說」,作父母的不是以「我都是為了你好」搪塞一切
其中一個片段正好有父母、子女角色十六人
作為我們初階認識劇場表演十分合適
於是發下劇本分配角色
開始讀本對台詞
更重要的她分析說明每個角色的背景故事
以及她所以如此編排的用心
然後再調整演員、一遍又一遍磨合,再調整
接著再安排舞台上的位置、走位,加上適度的動作
有趣的是,若干劇情勾起了一些同學的回憶
反射到情感的表現上
有人可以很快融入、有人抗拒融入
對於我們這些有「閱歷」的人老師都可以充分包容
耐心的瞭解狀況設法帶入情境
同時每堂課都錄影提供同學們自行參考
認識自己的情況作為修正的依據
然後再一點點「磨戲」
有對手戲的彼此應該如何反應、應對都清楚要求
而不只是把台詞讀完而已
完全是專業的要求
第十堂課是驗收的時間
老師還不厭其煩的調整若干細節
試走一遍,結果是荒腔走板
經驗十足的老師把大夥兒聚在一起圍坐一圈
「來,放鬆。我們就來順下台詞,不要急」
「再來一遍,對,就這樣,我們再來試試」
不給我們任何壓力,沒有任何不悅,按下音樂按鍵,走!
(同學潘藝玲拍攝)
同學們發揮了潛力,一個個全爆發了出來
聲音、情感、動作個個到位
全神貫注在劇情中
彼此的呼應、節奏、情緒都超乎平時的水準
雖然只有短短三分鐘左右的演出
卻是「劇力萬鈞」
把親子之間的矛盾、對抗全張顯了出來
到最後一句話語結束,音樂淡出
絕不誇張,混身起了雞皮疙瘩
全員歡呼都為自己的表現叫好
為了記錄再來一遍仍然人人到位
老天,我們這一班太強了
原來都是因為喜歡戲劇,久聞林老師的大名
因緣聚會,大夥兒湊到了一塊
或許彼此磁場相近很快打成一片
再發現班上同學才華洋溢
有善攝影的、有善書法、繪畫的、
有精通詩書能出口成章吟詩的、
有豐富人生體驗、苦盡甘來的、
有樂善好施幫助弱勢人們的,
有以自身經驗協助有同樣需要的….
十週的相處,沒有隔閡,在活動中找到了自己
戲劇本來就是反映人生
而我們在生活找到了同好,可以彼此相扶相持共同「探險」的同伴
不是完美的一場戲,值得細細品味嗎?
(照片來源:林麗卿老師拍攝)
<後記>
同學中潘藝玲攝影專家,熱心幫大夥兒拍劇照和錄影
收到劇照極為驚艷,不是影中人,而是她捕捉的瞬間是那麼精彩
讓我留下難得的鏡頭。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