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圖:查揚德河;左下圖:老橋;右下圖:哈啾橋)

從古到今,人們沿著河水而居,
發展出各式文明。
查揚德河(Zayandeh Rud)由西向東穿城而過,
造就了伊朗中部第一大城Esfahan。
河上各式造型的橋梁,美化了市容,
也豐富了當地居民的生活,
更吸引了外來遊客的目光。


  

一千五百年的老城,海拔1,575 公尺,標準的高原都市。
1578~1629年在位的薩法維王朝君主阿拔斯一世在此建都
我們的地陪很有原則,
堅持要從城中最古老的橋開始參觀。
厚實的橋墩,承載了千年的歷史,看盡人間冷暖,



如今橋的一頭是大型展覽場,
二十一世紀最先端的資訊展正在此舉行,
年輕學子趨之若騖。
 


薄暮時刻來到知名的Khaju 橋(哈啾橋)。
資料顯示,阿拔斯二世於1650年在舊橋上蓋了這座新橋。
它不但連結河川兩岸人們,更具有水閘功能,
閘門關閉時,河水高漲可以供沿岸諸多花園灌溉之用。
哈啾橋全長105公尺,寬14公尺,一共有23個橋拱,
橋面兩邊各有拱廊和石墩,延綿相連,全由大型石塊和磚塊疊砌而成。
橋分兩層,早期上層供馬匹和馬車通行,
下層則是人通行用的。
兩側各有台階,可以歇息、休閒。


 
夕陽斜照,波光粼粼,一抹晚霞,把整個橋烘托得好美好美,
成了練習攝影的最佳場所。




 
到了Esfahan ,必須一訪的就是這座「三十三拱橋」了。



顧名思義,全橋一共有33個橋拱,
1602年就由阿拔斯大帝下令興建,
全長 295公尺,至今仍是全市最長的橋梁。
被公認為是薩法維時期的典型建築。



橋端有一平台,承載著橋柱之外,也是茶座,
由於位在市中心商業鬧區,
夜間照明全開,燈火通明,把週遭裝扮得格外熱鬧、繽紛。



清晨的橋柱則別有一番風味,
除去煩囂,靜靜的躺在河面上,
秋去冬來,潺潺流水,帶走多少王朝興衰、權力消長,
數不盡的故事,在它腳下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ttyyu 的頭像
    bettyyu

    bettyscyu的網路日誌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