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登機口           

這是喀什機場登機門空橋,

五顏六色的布置,是色彩繽紛也好,是俗艷也好,

代表了維吾爾族的熱情奔放。

一個半小時之後,我們就要回到旅程的終點,

或說是南疆行的起點~烏魯木齊。

南疆綜合1 

回想過去的13天,一路奔波,

穿越天山山脈、飽覽各式地貌、賞胡楊、穿沙漠、攀高山、踏冰原,

走過的大小城鎮,或匆匆一瞥、或駐足歇息、或留宿,

不都是古絲路南道的必經之路嗎?

也是法顯、玄奘等高僧,西行取經去程或返回中原時途經之地。 

 大門   

以雅丹地貌名聞遐邇的天山大峽谷,

紅色高聳的崖壁,險峻陡峭,循著山谷攀爬、探尋、摸索。

峽谷 

迎面的各種奇石,氣勢恢宏,通道蜿蜒起伏,

考驗著人們的耐力、腳力,以及想像力。

betty在峽谷  

山崖

岩洞2

1999年,兩個維吾爾牧羊人為了躲避暴風雨,

無意間在這裡的山腰間發現了一個佛教阿艾石窟,

其中有著保存完好的壁畫,中央主題造像是阿彌陀佛,

兩側是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眾多供養菩薩。

同時還留有供養人的姓名,清晰的墨蹟,

是西域地區數百座石窟中絕無僅有的。

據考證,石窟的年代可以回溯到中唐時期。

可惜的是我們不得其門而入。

靈光泉 

附近的靈光洞,又稱觀音像和聖泉池,

孕育了當時峽谷居住的佛教徒。

難怪有人說,這裡集雄、險、幽、靜、神為一體。

峽谷通道5 

穿梭在峽谷中,讚歎大自然的神奇,造就如此壯觀景色,

回溯先人在此留下的蛛絲馬跡,重新拼湊佛教當年的風光。

 佛像

一個狹小岩縫,帶領我們進入另個天地,幽靜的步道底,

一尊半身佛像,慈眉善目,注視著往來訪客,

早有信徒獻上香火錢。

 清真寺2

雖然我們在南疆走過的每個城鎮,都是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

事實上,佛教早在兩千年前即傳入新疆,曾經盛行全疆各地。

東晉法顯、唐代玄奘等西行取經,都受到尊崇佛法的西域各國協助。

到了15世紀,伊斯蘭教傳人,佛教式微,

至今僅能在一些石窟、遺址中,感受憑弔當年的風光歲月。

招牌石 

在塔里木盆地北緣的庫車,是古代龜茲(發音為「秋詞」)國的都城,

因此文化古跡特別多。我們只去了庫車河畔的蘇巴什佛寺遺址。

大景1 

維吾爾語中,「蘇巴什」指的是「水的源頭」。

這裡河水南北向流,兩岸是範圍甚廣的佛教遺跡。

這裡3~10世紀仍有活動。

如今是西域地方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久的佛教建築群遺址。

兩岸佛寺1 

根據考證,這就是玄奘所記載的「昭怙釐大佛寺」:

「隔一河水,有二伽藍(佛寺),同名昭怙釐,而東西相應。」

 西寺佛院

步入西岸的遺址現場,殘存的佛寺、佛塔、經堂等,清晰可見。

其中,西寺大殿(見上圖),存三面牆,全由土坯壘砌,還有甕城的設計,

居高臨下,俯視河水。

 中部佛塔正反面

中部佛塔(上圖為佛塔正反面)則是全區保存最完整的建築。

坐北朝南,分五級。南邊的斜坡走道,明顯可見。

建築形式以犍陀羅佛教藝術為主,加上龜茲地方加高塔基的建築風格。

 洞中佛寺

以佛塔為中心,四周有圍牆的塔院,更是本地特色。

徘徊步道、殘存石塊、廢墟間,

耳邊似乎響起當年玄奘來到此處,眾僧雲集聽道,

誦經聲此起彼落,應該是十分莊嚴的場面。

兩岸佛寺4 

河對岸的一大片遺址群,則是依山而建,除了佛塔之外,以禪窟居多。

東西兩岸建築群中出土的大批文物、法器,

在在說明古龜茲在西域地區佛教傳播中心的地位。

 木棧道

木板棧道引領我們參觀。情不自禁貼近欣賞、取鏡,

好巧不巧遇到文物單位的人員巡察,四名團員硬被罰款人民幣800元。

而全團沒有人不違規,於是大家均攤,也算是「有難同當」,插曲一椿。

河景 

一路走來,穿梭在古西域36國間,如今個個已是現代的面貌。

和田,是一個例子。古名于闐,藏語為「產玉石的地方」。

每年夏天,山洪沖刷崑崙山的玉石進入包挾和田的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上圖),

九月後洪水轉弱,水清見底,就是人們下河撈玉的時候了。

白玉河

和田玉名聞中原,進貢的羊脂玉也來自此。

多少人因此致富,如今河床只剩石塊,美玉難求。

夜景 

自古這裡就是交易中心、絲綢中心,也是佛教重鎮。

我們深夜抵達和田,見識了市面的繁華、喧鬧、混亂。

夕陽駝客 

在還沒有進城前,趕路延誤關係,我們打算取消原訂的拍攝駱駝計畫,

不料,遭到對方一口回絕,並且堅持「不拍,也要照付錢」,

我們的導遊為了日後著想,要求我們勉為其難。

駱駝合成 

結果,在不理想的天色下,在無特色的沙漠中,留下此行唯一不甚愉快的經驗。

核桃王3

 人像

倒是在參觀當地500歲核桃王果樹時。

在果園中,我們接觸到的農人,十分敦厚、可親,

和城裏生意人完全不同。

 光影

果園本身也規畫的相當怡人,穿梭在核桃樹林間,

欣賞光影的千變萬化,在這個沙漠綠洲中領略另種風情。

 公路終點

說到綠洲,不能不提到民豐。

縱貫塔克拉馬干沙漠,從塔里木盆地北緣來到南邊的縣城就是民豐。

追溯歷史,有人類活動已有7000年時間,

西漢時,屬精絕國、東漢時則屬鄯善國;是絲綢南道上的主要驛站。

1944設縣時,取名民豐,維吾爾族仍稱「尼雅」,

在北方距離130公里處,尼雅河下游發掘出的尼雅遺址,

在考古界十分有名,黃沙下出土的各種文物震驚中外,可以遠溯至漢代,

大片遺址因而有「東方龐貝」的雅號。

 沙漠與胡楊

而現代的民豐,則以「生態立縣」自豪,整個發展就是「引水治沙」史。

引用的是南邊崑崙山上雪水,化荒漠為良田;防堵沙漠風沙的南移。

自力更生

公園、廣場、寬闊的馬路、漂亮的行道樹,

全是當地居民對抗惡劣環境付出努力的回報。

往日的風華,雖已隨風而去;

今人以無比的毅力面對挑戰,克服困難,寫出另篇詩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ttyyu 的頭像
    bettyyu

    bettyscyu的網路日誌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