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IMG8198.JPG修正.JPG

渡輪準時出現。紅白相間的船隻從高松出發,先抵達女木島下客、載客,繼續駛往男木島。

CIMG8199.JPG修正.JPG

CIMG8208.JPG修正.JPG

CIMG8212.JPG修正.JPG

搭上渡輪向北航行,一路艷陽高照,風平浪靜,視野極好。男木島遠遠在望,房舍呈階梯狀沿著山坡而建,要靠港了。藝術祭的藍色旗幟迎風招展,還有那久聞大名的「男木島之魂」也出現了。

CIMG8225.JPG修正.JPG

依序下船,踏上男木島,迎接我們的就是這座雪白、擁有蕾絲花邊似屋頂的「男木島之魂」。

CIMG8218.JPG修正.JPG

再仔細端詳,屋頂是鏤空,用了八種文字,包括日文、中文、阿拉伯文、希伯來文、及拉丁文等,歌頌世界人類的多樣化與獨特性。

CIMG8221.JPG修正.JPG

CIMG8227.JPG修正.JPG

烈日穿過屋頂在地面、在水池中留下美麗的光影;藍天碧波中,白色建築物格外耀眼。更巧妙的是,建築物上半部像個倒扣的蚌殼,映在水中出現了下半部,上下咬合,行經其間的眾人正好都成了珍珠。

CIMG8232.JPG修正.JPG

西班牙藝術家Jaume Plensa在之前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留下了這個作品,深受好評。目前是男木島的門戶、遊客服務中心,包括渡輪的船票也在這裡販售。

CIMG8237.JPG修正.JPG

已經是午餐時間,之前在網路上很多人推薦的餐廳就在港口斜對面,按圖索驥,毫不費功夫就到了。

男木島午餐.jpg

很幸運,正好有我們六個人的位子。藝術祭期間只有一種套餐,每份日幣1500圓。各種海鮮配菜都很新鮮、清淡、可口。唯一的缺點,室內通風不甚佳,開放式廚房油炸的氣味充塞全室,讓人不適。

CIMG8243.JPG修正.JPG

倒是,這裡就位在港口的正上方,可以俯視渡輪到港、離港,人來人往。還有,因為正面一排窗口正好朝西,是欣賞落日的理想地點。

CIMG8382.JPG修正.JPG

吃飽了,補充了元氣,要準備在男木島的健行、賞景、尋找各個藝術品了。男木島總面積1.34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5公里,人口約160人。島上基本上沒有平地,房舍集中修建於斜坡上,石階、坡道、曲巷穿梭其間,居民進出全靠雙腳。因此,藝術祭主辦單位特別提醒遊客到男木島一定要穿好走路的鞋子。

CIMG8272.JPG修正.JPG

沿著坡道緩緩拾級而上,尋找藝術品陳列的藍色標幟。一腳踏進一間老房子,立即被眼前景象震懾住了。

CIMG8263.JPG修正.JPG

CIMG8268.JPG修正.JPG

滿屋子的繪畫、影像,花紋複雜、柔和、細緻,佈滿了地板、天花板、牆壁、柱子、紙門。再加上燈光、反光板的照射、折射,我們完全處於花花世界中。「宇宙華。舞。環」正是作品的名稱。

CIMG8287.JPG修正.JPG

上上下下、左彎右拐,挺累人的。好在各展示場距離不是太遠,參觀也是喘氣休息的時候。「海景」用陶瓷作的藤蔓、花朵佈滿整個空間,由窗口向室內伸展,彷如窗外的波濤自外向內湧入,打造與大海融為一體的感覺。

CIMG8292.JPG修正.JPG

從不同角度欣賞有不同的美,加上窗外的海景,藝術家真的作到了窗裏窗外連成一氣的效果。

CIMG8291.JPG修正.JPG

CIMG8287.JPG修正局部.JPG

看似脆弱的瓷製花卉是那麼的耐看。

CIMG8297.JPG修正.JPG

藝術冢的創意真是不可捉摸。看到一棟殘破不堪的破屋子也是展示品,將信將疑進內瞧個究竟。

CIMG8300.JPG修正.JPG

室內更是傾頹,正在懷疑時,聽到「嘩嘩」的水聲,只見一道水自天花板不斷傾瀉而下。這就是「家」,是創作者要觀者了解這裡曾是某人住過的房子,以生命之水來關注殘餘的住家氣息。

CIMG8308.JPG修正.JPG

男木島人口不多,相形之下空屋相當多。藝術家利用空屋發揮想像,把對過往的回憶化作一件又一件的作品。「自轉。公轉」就在這棟房子的每間屋子中擺設了大小不一的旋轉機器。

CIMG8318.JPG修正.JPG

CIMG8314.JPG修正.JPG

沒有複雜的原理,簡單的承軸帶動著老舊的日常用品、器具,用馬達驅動旋轉。

男木島自轉公轉局部.jpg

仔細看,每件旋轉的物品都是人們熟識的物件,藉由它們的旋轉帶給老房子生氣、新故事,也是對逝去日子的追憶吧。

男木島記憶之瓶.jpg

同樣的,「記憶之瓶」蒐集了島上居民記憶裏的代表物,放入一個個的玻璃瓶中,串成不同大小的花朵、大樹,藉著燈光散發光束,是呼喚?是回憶?

CIMG8337.JPG修正.JPG

藝術家栗真由美本人也把男木島的人、事、物拍成照片,存放在瓶中和島上居民的記憶一同留存。

男木島漆藝.jpg

繼續在蜿蜒曲折的巷弄中找尋藝術品的蹤跡,感覺男木島這裡的藝術品似乎都特別強調「追憶」這點時,來到了「漆之家」。這裡不是「追憶」,而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男木島漆屋展示.jpg

當地漆藝家參與創作,以傳統漆藝技法改造房屋。從玄關開始,有系統的介紹香川漆藝的特色:色彩豐富,包括黑色、白色、紅色與藍色等色彩。

CIMG8357.JPG修正.JPG

CIMG8354.JPG修正.JPG

寬敞的房舍還闢有茶座,正好走累了,喝杯茶、吃個點心,認識香川漆藝,還能欣賞窗外的美景。

男木島庭院與廁所.jpg

從裏到外,仔細打量,讚歎設計者的用心。

男木島漆屋喝茶.jpg之二.jpg

當然,作客,總要對主人家表達感謝之意,在留言簿上留下心聲。

CIMG8279.JPG修正.JPG

男木島上居民人數不多,藝術祭活動推動三屆之後,有島民回流的現象,也有外人移居。因此,主辦單位十分小心,不要因為舉辦活動而打擾了住民的生活。因此,在民宅的巷子口都會立著告示牌,希望遊客不要闖入他們的生活區。

男木島推車工廠.jpg

或許是受了藝術活動的影響,當地的居民也會把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藝術化」,ONBA推車便是其中一個。由於步道崎嶇不平,長者購物必須靠推車幫忙才能帶回家。有人就由此發想,設計了各種造型的手推車,成為當地的一個特色。

CIMG8340.JPG修正.JPG

CIMG8275.JPGTrieb - House.JPG

(真壁陸二的彩繪巷弄,出現在身旁,是男木島的一大特色)

走走看看,看看停停,倒也不覺得太累。除了需要排隊久候的,我們幾乎參觀了大部分的展出。

IMG_9201.JPG圖書館畫作.JPG

個人對到男木島遊覽,欣賞藝術品是其次,因為我完全不懂,只是帶著好奇心跟著友人前來。我是對男木島圖書館抱著莫大的興趣,主要是因為在八月間,看到一張它的照片,正好作為我學畫模倣的對象,再上網看看這是個什麼樣的圖書館,對它的成立經過十分感動和敬佩,因此極力向同伴推薦一定要去圖書館看看,雖然它並不是藝術祭的作品。

CIMG8394.JPG修正.JPG

隱身在山坡上一「橫巷」中,若不是正好問到知道的人,熱心帶著我們前往,還不知要找到什麼時候呢。

CIMG8428.JPG修正.JPG

很奇妙的感覺,看著照片學畫,一個多月後就「登堂入室」,實地認識它。

男木島圖書館一瞥.jpg

木造的房舍,脫鞋入內。一個大通間,四週是書架,中間擺著紙張桌子,還有舒適的沙發擺在角落。有人大大方方的趴在桌上、躺在沙發睡覺。整個氛圍好像是住家,不是一般的圖書館。

男木島圖書館樓上.jpg

圖書館二樓是一個更溫馨的閱覽區。爬上陡峭的木梯可以一覽無遺。玻璃窗外是漂亮的海景,陽光斜射入內,形成迷人的光影。矮几、坐墊、來杯冷飲,什麼都不要做,坐著發呆也是種享受。

男木島圖書館大梁.jpg

抬頭張望,結實的原木構成屋脊、梁柱,撐起整個建築。樓下,販售區一覽無遺。

CIMG8418.JPG修正.JPG

CIMG8437.JPG修正.JPG

CIMG8397.JPG修正.JPG

男木島圖書館自20162月揭幕開始營運後,改變了島上的若干生活型態。

ogijima6-1440x1082.jpg

(男木島圖書館改造前身模樣,百年老屋。取自網路訪問稿)

CIMG8422.JPG修正.JPG

第二屆藝術祭於2013年舉辦之後,島民開始活絡起來,有人從外移入。原來廢止的學校在居民努力爭取之後也復校。年輕的福田夫婦決定在此定居。福田太太用推車,裝著書籍以活動圖書館的型態,提供眾人有閱讀環境和習慣。同時動手改造一棟百年老屋,在有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圖書館落成為島民提供服務。福田太太並且捐出自家藏書2000本,群眾也集資購買新書。一步步走來,圖書館已成為到男木島必訪的景點之一。館中也販售簡餐和飲料,也不反對遊客的「好奇心」允許入內參觀,只要不打擾其他看書的人們。

男木島章魚壺.jpg

慢慢回到港口。空地上大型捕捉章魚用的陶罐,為孩童們提供一遊戲場所。島上孩童人數不多,但是隨著藝術祭活動,開始有人移居男木島,為了孩童快樂成長,各種計畫,包括藝術品也朝這方向發想。

CIMG8456.JPG修正.JPG

CIMG8459.JPG修正.JPG

回程再經過「男木島之魂」,光影已變。4個半小時的「蹓躂」,視野開闊了,心中不時受到藝術品的衝擊,掀起陣陣漣漪,的確是始料未及的。渡輪準時出現載我們回高松。女木島、男木島兩個蕞爾小島魅力,不容小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男木島
    全站熱搜

    betty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